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严民
我与著名作家知侠伯伯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
在与他谋面之前,我已经拜读过他的名著《铁道游击队》《小铁道游击队员》《沂蒙山的故事》《铺草集》,电影剧本《草上飞》,这些书都是他赠给我父亲严薇青教授的。当年他们二位同在山东省文联任职副主席,不过我父亲只是兼职。
1965年春节前夕,山东省文联领导来我家给父亲拜年。知侠伯伯得知我读过他的著作,十分高兴,鼓励我说:“爱看书,好啊!等长大了再学着写书吧!”
之后十几年过去了,我已经在《当代小说》做编辑,1980年知侠夫人刘真骅调来与我共事,成为好友。我对他创作《铁道游击队》有了更深的了解。
出生在铁路工人世家的知侠,自小就学会了用双手扒火车,飞驰在铁道线上。他年仅16岁参加抗战队伍,成为一名手握钢枪的小战士。

刘知侠1948年在济南英雄山
由于他曾读过几年书,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文协工作。1943年山东军区召开战斗英雄大会,知侠由此结识了铁道游击队队员。他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在枣庄和微山湖与铁道游击队队员并肩战斗,为日后创作《铁道游击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知侠无睱进行创作。1948年他以解放济南的战士身份进入泉城。1952年出任山东文联编创部部长,历时两年潜心创作,终于把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呈现在读者面前。
之后这部红色经典著作被拍成了同名电影,观众大概都会记得由著名演员秦怡扮演的芳林嫂。她是生活在微山湖畔的普通群众,在抗日战争中,掩护“爬飞车、搞机枪,闯火车、炸桥梁”的铁道游击队员,为支持中国抗战做出无私贡献。
而现实生活中的“芳林嫂”名曰刘桂清,由于她与知侠同姓,在抗战时期结下深厚友情,便以姐弟相称。
1966年知侠伯伯遭受迫害,死里逃生,来到定居于济南的刘桂清家。她毫不犹豫地将他收留,藏在家中。知侠并不知道,与他一墙之隔的,竟然是当年铁道游击队的政委。桂清老人依照抗战时期掩护游击队员的原则,并没让他们照面,免得如有不测互相牵连。
1985年“芳林嫂”——刘桂清老人病重,已经三天滴水未进,知侠伯伯闻讯赶来,给她喂下了最后几口稀饭……
如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打开书橱,重新拜读《铁道游击队》。这部书于1954年问世,立即成为读者争相抢阅的佳作,并多次再版,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种文字,成为抗日战争文学经典作品。近年来,由这部书所改编的影视、戏剧、歌舞剧《飞虎队》《铁道飞虎》《铁道英雄》等作品不断涌现。
每逢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在我耳边响起: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我便仿佛看到知侠伯伯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