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红芒
县长撤走第十日,怪事频发。
新插的血秧苗一夜抽穗,穗头红得滴血。麻脸汉割穗时被芒刺扎手,伤口竟长出秧苗细根!七婴却抱着稻穗酣睡,吮吸穗粒如嚼饴糖。
省农科所很快派来专家组。为首女博士看见红色稻芒,激动得试管落地:“基因突变!抗病增产的完美稻种!”
她连夜写报告称“发现超级水稻”,却隐瞒了扎手长根的异状。报告直送国务院,批文很快下达:推广红芒稻,解决全国粮荒!
卡车运来大批稻种换给乡民。麻脸汉攥着祖传血秧种不肯换:“这红芒邪性!”女博士笑着打开投影仪:画面里饥民啃树皮,幼儿腹大如鼓。
“老乡,粮食能救命啊。”她眼角有泪光。麻脸汉沉默半晌,最终换回三袋红芒种。
插秧那日,七婴哭闹不休。她们把红芒种埋进尿泥,翌日却见尿泥处钻出金秧——竟是变回福贵留下的原种!
女博士大怒,强行给七婴抽血化验。针头扎入时,孩子们额角胎记骤亮,鲜血在试管中变成金色稻粒!
“奇迹!她们的血液能优化基因!”女博士连夜带血样返京。三个月后,全国粮仓果然堆满红芒稻。
丰收庆典上,女博士荣获勋章。记者问她成功秘诀,她举着试管深情道:“是人民群众的血液滋养了科技!”
电视直播时,麻脸汉正给七婴洗脚。洗脚水泼入院角,竟让蔫黄的老树重焕新芽。他忽觉不安,连夜赴省城探访。
粮库外排着长队,领粮者个个眼神呆滞。麻脸汉细看那米:红芒已退成灰白,米心隐约有虫卵状黑点!
他拦个老农问:“吃了可好?”老农咧嘴笑:“好!顿顿三大碗!”笑容僵在脸上——竟有稻根从牙缝钻出!
恐慌如野火蔓延。医院挤满肚生秧苗的患者,农田却荒芜殆尽:红芒稻吸干地力,方圆百里再无活物!
中央派来调查组。女博士哭诉:“是地主余孽投毒!”她出示“证据”:麻脸汉当年被批斗的档案,还有秀儿跃崖前的“遗书”——实为当年科长伪造的认罪书!
军队包围了村庄。七婴被锁进铁笼,额角胎记被烙铁烫毁。麻脸汉率乡亲抡起锄头:“跟狗日的拼了!”
血战持续三日。最后麻脸汉被逼到秀儿跃崖处,怀中紧抱七婴中最小的丫头。军官举喇叭喊:“交出妖孩,饶你不死!”
丫头突然咧嘴笑。她挣脱麻脸汉,赤脚踩上焦土。每一步落地,都有金秧破石而出!
“娘说......”丫头开口竟似秀儿声线,“饥荒不是粮少,是心锈了。”
她伸手探入自己胸膛,掏出血肉模糊的一把——竟是跳动的心脏缠满金稻根须!
“要吃么?”丫头笑问军官,“吃下去,永远不饿。”
官兵骇然后退。丫头将心种入土中,整片大地开始搏动!所有红芒稻瞬间枯萎,稻穗炸出亿万金种,如雨洒向神州。
女博士尖叫:“我的成果完了!”扑向种雨时,却被金种穿透身体。她倒地化作腐泥,泥中钻出福贵模样的金秧。
麻脸汉抱起气息奄奄的丫头。孩子指尖发芽,轻声说:
“汉伯,种心田呀。”
金种落处,饥民呕出红芒米,肚腹秧苗凋零。荒芜的田地重现绿意,只是新秧不再血红,而是日出般的金色。
调查组撤回北京。新任组长临行前对麻脸汉深鞠一躬:“我们欠秧人一个天道。”
月光下,七婴坟头开出金色血莲。麻脸汉煮了新米粥供在莲前,哼起月兰的歌谣:
“金种金,银种银,种不出个囫囵人......”
粥香飘散处,枯骨生肉,腐泥开花。
那夜全国人都做了同一个梦:秀儿携女婴立于云端,向大地撒下金稻。梦醒时,枕边皆落着一粒金种,种壳刻着极小字样:
“种人心,得饱暖。”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