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论婚姻之暖
文// 尚新联(西安)
莫说婚途为食炊,同担风雨两心知。
孤舟泛海愁无际,双桨同舟志不疲。
疴榻畔,雨来时,有人呵护有人期。
何须艳色凭君养,共赴山河懂我伊。
解析:
这首《鹧鸪天》依词牌格律而作:
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字句合规、音韵和谐,既存古典词的雅意,又切现代人对婚姻的体悟,从四层递进勾勒婚姻本真:
一、破题立论:明辨婚姻真义
开篇“莫说婚途为食炊”,直驳“婚姻只是搭伙吃饭”的浅见,否定将婚姻等同于物质需求的看法;后句“同担风雨两心知”随即定调——婚姻的核心是共患难,更在彼此懂心,一破一立间,点出“重情轻利”的立意。
二、意象喻理:道尽相伴意义
“孤舟泛海愁无际”,以“孤舟”写独自生活的困顿,“愁无际”道尽孤独滋味;“双桨同舟志不疲”转写相伴之态,“双桨”呼应“同担”,“志不疲”显露出同心面对困境的底气。借“舟与海”的对比,把“婚姻对抗孤独”的道理融在画面里,直白易解。
三、细节入情:写尽日常暖意
“疴榻畔,雨来时”选了两个寻常场景:病中卧床时,有人照料;遇雨难行时,有人牵挂等候。“有人呵护有人期”无华丽辞藻,却抓准了婚姻最动人的地方——不是轰轰烈烈,而是脆弱、狼狈时,总有个人在身边。
四、收束升华:拓宽婚姻格局
结尾“何须艳色凭君养”,再驳“婚姻靠外貌或物质供养”的误区,与开篇“为食炊”呼应,去掉婚姻的外在附加;“共赴山河懂我伊”收束全篇,“共赴山河”把婚姻从日常琐碎拉向长远相伴,“懂我伊”又与开篇“两心知”呼应,落到“懂得”这一终极底色上,让全词意脉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