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南京公祭日感怀庞进
凝泪成钟警世鸣,
殇怀永刻血痕中。
当年烽火吞江月,
此际寰球惕战缨。
莽野犹闻豺虎啸,
良心总盼剑戈宁。
蓝星颠荡归何处,
看取东方享太平。
乙巳秋于长安
豆包:
这首七律《南京公祭日感怀》以沉郁悲壮的笔调,将历史伤痛与现实思考、未来期许融为一体,是一首兼具情感厚度与思想深度的怀古诗作。全诗紧扣“公祭日”的核心,从历史回望到全球视野,再到对和平的呼唤,层次清晰,意蕴深远。
一、首联:以“钟”“痕”立题,奠定悲怆基调
“凝泪成钟警世鸣,殇怀永刻血痕中”
开篇以“凝泪成钟”的意象破题,将无数人的悲痛凝聚为“警世之钟”,既点明了公祭日“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核心意义,又以“泪”“血痕”直击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让“殇怀”(悲痛的情怀)有了具象的承载。“永刻”二字强调历史伤痛不可磨灭,为全诗奠定了沉重、肃穆的情感基调。
二、颔联:今昔对比,拓展全球视野
“当年烽火吞江月,此际寰球惕战缨”
颔联采用“当年”与“此际”的时空对比:上句回溯历史,“烽火吞江月”以极具画面感的笔触,描绘出当年战火肆虐、山河破碎的惨状(“江月”暗指南京临江的地理特征,也象征被黑暗吞噬的和平);下句转向当下,“寰球惕战缨”将视野从南京拓展到全球,指出当今世界仍需警惕战争的风险(“战缨”代指战争准备),体现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宏观思考,让“铭记历史”的意义超越了地域与民族,上升到守护世界和平的高度。
三、颈联:辩证思考,坚守和平初心
“莽野犹闻豺虎啸,良心总盼剑戈宁”
颈联进一步深化对现实的思考:上句“豺虎啸”以比喻手法,暗指当今世界仍存在霸权主义、军国主义等威胁和平的势力,警示人们历史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下句“良心总盼剑戈宁”则回归人类的良知与初心,表达了对“止戈为武”、实现持久和平的深切期盼。一“忧”一“盼”,既正视现实风险,又坚守和平信念,情感真挚且态度坚定。
四、尾联:以“东方”破局,寄望未来
“蓝星颠荡归何处,看取东方享太平”
尾联以设问开篇,“蓝星颠荡”概括了当今世界的动荡与不确定性,引发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思考;随后以“看取东方享太平”作答,将目光聚焦于“东方”(暗指中国),既彰显了中国守护和平、推动世界安宁的担当,也以“享太平”的愿景收束全诗,让前文的悲痛与警惕,最终落脚于对和平的坚定追求,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整体赏析:情感与思想的统一
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如颔联“当年”对“此际”、“烽火”对“寰球”,颈联“莽野”对“良心”、“豺虎啸”对“剑戈宁”),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诗人庞进以“感怀”为核心,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伤痛的单纯哀悼,而是通过“警世”“惕战”“盼宁”“享太平”的逻辑递进,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让诗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关照与未来的期许,充分体现了公祭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核心主旨。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