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诗词的璀璨星河中,“济南二安”无疑是两颗耀眼的星辰。李清照以婉约笔触织就儿女情长,辛弃疾以豪放肝胆抒发家国大义,风格虽异,笔墨里的温度却同样穿透千年,叩击人心。
今天“柳泉书声 二安文苑”在这里终于与大家见面了。首期,我们不妨先随书声回溯,回到千年前的济南城,去遇见那位总在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恰是豪放词中的一把“利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寥寥数字便勾连起滚烫的壮志与深沉的情怀。让我们在辛词里穿越时空,倾听散落在诗词里的故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豪放词里的一把“利剑”,读来总让人胸口发烫。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十个字就铺展开一幅军营画卷。你想啊,醉意朦胧中,他仍要挑亮灯火,细细端详那柄陪他征战的剑;睡梦里,又听见了军营里此起彼伏的号角——这“醉”哪里是真的醉,分明是醒着的牵挂;这“梦”哪里是虚幻的梦,全是刻在骨子里的沙场情结。再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将士们分食着烤得喷香的肉,军中的乐器奏响了塞外的曲调,这哪里是简单的军旅日常?分明是弟兄们同生共死的豪迈,是整装待发时的昂扬士气。而“沙场秋点兵”,一个“秋”字带出几分肃杀,一个“点”字见出军容整肃——你仿佛能看见他立于军前,目光如炬的模样。
下片里,这份豪情更烈了:“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马是出了名的烈性宝马,霹雳弦是说弓弦响如惊雷,这两句一出来,眼前像过电影似的:他骑着快马冲锋,拉弓射箭时,箭镞带着风声直穿敌阵。再听“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话多直接啊,收复失地、安定天下,为国家建功、为自己留名——字字都在喷火,全是掏心窝子的赤诚。
可就在这热血沸腾时,一句“可怜白发生”猛地拽回现实。梦里的金戈铁马再烈,也抵不过镜中悄然生出的白发。一生想做的事没做成,满腔豪情只能在醉梦里驰骋——这份从云端跌回地面的痛,让前面的“壮”都染上了一层悲壮,也让我们读懂了他藏在笑容里的叹息,藏在豪言里的不甘。
整首词,就像一场醒不过来的梦:用梦境写尽壮志,用清醒道尽悲凉。豪放里裹着一丝苍凉,壮阔中藏着几分痛惜。这哪里是他一个人的感慨?分明是那个时代里,所有想报国却无路可走的志士,共同的心声。今天再读,依然能摸到字里行间的温度,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作曲/编曲/缩混/演唱 苏世洪
各位朋友,“柳泉书声 二安文苑”首期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今天我们跟随稼轩,从“挑灯看剑”的执着,走到“沙场点兵”的豪迈,再停在“白发生”的怅惘,也算是懂了这位豪放词宗,笔尖藏着的那团火、那颗心。千年过去,这些句子还是能让我们心头一热——这就是诗词的魔力。
“二安”的笔墨里,藏着济南的文脉,更藏着中国人的精气神。下一期,我们将走进易安,一起品尽人间的绿肥红瘦、悲欢离合。
感谢你的陪伴。若这你也被这些文字所打动,不妨轻声读一遍---你看,书声起时,文字就活了……"柳泉书声二安文苑",我们不见不散。
润物 国家级认证朗诵专业教师,首届“巅峰诵读”全国总决赛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寻找最有魅力声音”获得铜奖,天津市朗诵大赛二等奖,河北电视台你最声动节目“十强选手”和“最佳台风奖”,第二届夏青杯网络赛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