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的故乡——湖北孝感
文/吴 雷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它是古代传说牛郎织女分隔天河终有一天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个节日蕴含古时了青年男女对坚贞爱情的追求,现如今更是被潜移默化地打上了“中式情人节”的印记。 牛郎织女的传说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西周时期的诗歌集《诗经》。原文为《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但是这里的“牵牛”“织女”却指的是两个星座的名字,原意为作者借“织女星不织布,牵牛星不牵牛”来讽刺当时的西周王朝只对统治下的诸侯国残酷剥削而没有任何的扶持帮助;并没有涉及到任何男婚女嫁的故事情节。
在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55枚秦简中,却有两篇文字明确记载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其中第三枚秦简上记载:“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内容大意是:戊申日、己酉日,是牵牛星迎娶织女不吉利的日子,假如在这些日子中结婚,婚后不到三年,妻子就会被丈夫休弃,或者是妻子离开丈夫而逃走的结局。
第一五五简牍上记载:“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内容大意是:在戊申日、己酉日,也是牵牛星迎娶织女不吉日,假如在这些日子中结婚,丈夫会三次抛弃妻子。
这类文字记载,是目前周知的最早记录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文字记载了,而且它是由当时秦朝派驻在云梦担任安陆令史的官员——“喜”亲自书写记录下来的,探究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也是同一年,云梦县睡虎地44号秦墓出土的秦代木胎漆壶上,绘有彩绘牛马图。器身以红、褐漆彩绘纹样,扁腹正反两面分别绘奔马、飞鸟、与立牛纹样,从这些出土的实物上,完全印证了至少云梦在秦代就有了牛郎文化底蕴。
到了汉代,诗集《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佚名诗人写的五言诗:《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句更是具体讲述了牛郎织女被河汉相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短短几句便写尽了夫妻离别相思之情。也从中看到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河汉之滨。
河汉指的是那条河?《诗经·小雅·大东》首句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原意说的是天上的银河,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间的一切。银河就是五言诗中写道的“河汉”,也称“云汉”、“天汉”。
古人并由此将大地上在夏季与银河走向一致的一条河流命名为汉水。“天上银河,地上汉水”。在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这条古老的的汉水,便形成了天地对应关系。
汉水从孝感穿境而过,与之滨临的土地也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汉川”。
汉川历史文化可谓是源源流长。1974年冬,汉川县回龙马城台村兴修水利开挖蓼湖渔场,在蓼湖前新开挖河渠时,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石斧、石环、石铲、石奔、陶纺轮、陶球、陶鬲、陶鼎、赭石、烧红土、玉环、玉璜等。后经省市县考古专家鉴别判定,该文化遗址属于距今四千余年前湖北龙山期陶文化源。而此次发现的陶纺轮则明确地将本地纺织技术形成的时间推断到了四千年前,由此更加佐证了孝感地区早期就有纺织盛行,实物佐证确凿。
综合以上年代定论、实物佐证,从文字记载、地理环境、文物出土等全方位,足以论证湖北孝感无疑是牛郎织女故事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为孝感这座城市除了董永七仙女的传说外增添了新的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