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谱》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作者:神羊
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卷轴, 总被前辈们捍卫民族尊严、浴血报国的赤诚所震撼! 百年屈辱淬炼脊梁,烽火岁月铸就英魂, 在十四年抗击外侮的峥嵘岁月里, 无数英雄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 从太行深处到滇缅边陲, 每一寸山河都挺立着不屈的脊梁, 每一把泥土都浸染着壮烈的忠魂。
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血沃白山, 胃中草絮见证铮铮铁骨, 纵使未睹胜利曙光, 信念已化作黎明前的星火。
少年王二小将豺狼引入伏击之地, 血色浸染的山石, 永远定格了十四岁的春天。
乌斯浑河回响着八女的绝唱, 冷云与姐妹们挽臂沉江, 国际歌声刺破黑暗, 柔骨亦能撑起民族的苍穹。
狼牙山巅五壮士跃入云海, 马宝玉与战友的呐喊, 化作燕赵大地上永不消散的雷霆。
马占山江桥首义惊破敌胆, “为国家保疆土”的誓言, 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烽火。
张自忠将军南瓜店殉国, “抗战军人之魂”的血书, 诠释了忠义之巅的重量。
赵登禹大刀夜袭喜峰口, 《大刀进行曲》从此响彻山河, 刀光劈出华夏儿女的豪气。
薛岳将军指挥万家岭大捷, “天炉战法”焚尽寇仇, 湘赣大地竖起铁血屏障。
戴安澜异域捐躯缅北丛林, 黄埔精魂光耀远征之路, 马革裹尸亦要面向故土。
淞沪鏖战三月粉碎亡华妄言, 台儿庄捷报震醒沉睡的土地, 百团大战霹雳惊破囚笼政策。
这些名字已镌入太行岩壁, 汇入黄河怒涛, 烙进神州大地—— 他们是刺破黑暗的锋芒, 是民族觉醒的号角, 是用生命熔铸的不朽丰碑。
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 永远仰望这些撑起华夏苍穹的脊梁!
1.灵感诵读
2.涛诵读
3潘旭东诵读
4冬日艳阳诵读
5银杏叶诵读
6金南诵读
7梅花三弄诵读
8立力诵读
9清山诵读
10张丽诵读
以诗为铭,致敬不朽英魂——欣赏《抗日英雄谱》
红 煜
神羊先生的《抗日英雄谱》,既是古稀诗人家国情怀的赤诚抒发,更是一部用诗行镌刻的抗战精神图谱,在文学表达与历史叙事间找到了精妙平衡。
诗歌的叙事架构极具匠心,先以“林海雪原”到“滇缅边陲”的空间跨度,铺展全民族抗战的宏大背景,再通过“胃中草絮”“十四岁的春天”等具象细节,为杨靖宇、王二小等英雄注入血肉——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能让人触摸到信仰温度与生命重量的鲜活形象。同时,宏观战役与个体牺牲的交织,让淞沪鏖战的壮阔、百团大战的激昂,与张自忠血书的忠义、戴安澜远征的悲壮相互映衬,形成“以点串线、以线织面”的立体叙事,让读者既见山河破碎的危难,更见华夏儿女的不屈。
结尾处,“太行岩壁”“黄河怒涛”的意象将英雄精神与神州大地融为一体,“和平阳光下的仰望”则勾连起过去与当下,让缅怀不止于追忆,更成为当代人传承民族脊梁的精神动力。老诗人以深厚笔力,让红色记忆在诗行间焕发永恒的感染力,尽显创作功底与家国担当。
平安就好对神羊老师作品《抗日英雄谱》的评论
这篇《抗日英雄谱》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以饱含敬意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为读者铺展了一幅荡气回肠的英雄画卷,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情感穿透力。
文章的叙事极具独特构思。它先以“山河为证”描绘抗战的广阔场景,再聚焦杨靖宇、王二小、八女投江等具体英雄形象与战役,用“胃中草絮”“十四岁春天”等细节叙述,让英雄形象从历史记载中变得可感可触,栩栩如生。既展现了个体的悲壮抉择,也串联起全民族誓死抗战到底的脉络,赞美了英雄们无所畏惧的精神。
作品凝练而富有感染力,“血肉筑长城”“柔骨撑苍穹”等表述,兼具诗意与豪迈;将英雄名字与太行、黄河相连,更让英雄精神与家国土地深度相连,彰显“不朽丰碑”的深刻内涵。
在和平年代回望历史,回望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望先辈们的英勇顽强,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敬仰,更唤醒了读者对民族精神的珍视与敬佩。作者以简洁有力的笔触,让抗战记忆、英雄们的气概鲜活起来,提醒每个人——英雄的脊梁从未弯折,这份精神需永远仰望与传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砥砺前行。
平安就好对朗读《抗日英雄谱》作品老师们的评论——
朗读老师们情感饱满,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研读领会作品的深邃内涵,准确把握作品“崇敬、激昂、缅怀”的情感内核,在讲述杨靖宇“胃中草絮”时语气沉缓,满含痛惜与敬意;朗读“《大刀进行曲》从此响彻山河”时语调激昂,尽显民族豪气;情感过渡自然,让听众能随声音走进历史场景,深刻体会英雄精神。
朗读老师们根据文本特点调整节奏,面对“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等铺陈语句时,节奏舒缓,展现山河辽阔;讲述“狼牙山五壮士跃入云海”等壮烈场景时,节奏急促,强化紧张感。同时,精准把握语句韵律,让“刀光劈出华夏儿女的豪气”等句子的对仗美感通过声音传递,增强了朗诵的感染力。
朗读老师们的声音富有张力,既能用低沉音色营造历史的厚重感,也能用高亢语调传递民族的不屈精神。在“永远仰望这些撑起华夏苍穹的脊梁”等收尾句中,声音饱含力量,余韵悠长,成功将作品的主题升华,让听众在结束后仍能沉浸在对英雄的敬仰之中。
秋风里的英雄赞歌——记《抗日英雄谱》创作与同题诗诵读会
作者:平安就好
又是一年秋风时节,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集聚全国海南候鸟的《方圆艺术家平台》的神羊主席满怀家国情怀,创作了《抗日英雄谱》。诗文笔力厚重,既追忆东北抗联、滇缅远征军等不同战场的浴血征程,也铭记杨靖宇、张自忠等将领及王二小、八女投江等英雄的壮烈事迹,以极具画面感的文字铺展十四年抗战画卷,凸显民族精神传承之魂。
这份对英雄的敬意,在平台的同题诵读中凝聚成集体共鸣。艺术总监张丽主动牵头,组织起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文艺爱好者。参与诵读的老师们各有坚守:曾获黑龙江省诵读大赛金牌的灵感老师,一边照料高龄母亲,一边精研诵读细节;刚出院的乌鲁木齐涛声依旧老师,不顾身体虚弱全力投入排练;天津的名诵梅花三弄、银杏叶老师虽与众人素未谋面,却以饱含温度的声音传递热忱;还有一批北国名城诵读精英老师默默协调家事,将每一次练习都视作与英雄的对话。
平台音频审核月光如水、苏丽红二位老师,逐一审听音频,及时与诵读老师沟通,收集整理音频文字部分,转发给平台编辑梦回楼兰,大家都是不辞辛苦,为这次诗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
诵读之时,老师们精准拿捏诗文情感脉络:读到英雄奋勇杀敌,声音激昂如战鼓;追忆烈士殉国,语气沉重如秋叶坠地。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台儿庄战役等历史场景愈发鲜活,让听众得以穿越时空,触摸英雄们的赤诚与坚毅。
这场跨越地域的创作与诵读,早已超越普通文艺活动的范畴。它既是对八十年前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抗日英雄的深切缅怀,更唤醒着每个参与者与聆听者的民族记忆。《抗日英雄谱》的文字与声音,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分量,激励后人仰望英雄脊梁,为民族复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