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军魂
作者:余安青 朗诵:李书迪
在琳琅满目的书法展览大厅,一幅将军的书法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四尺整张宣纸上,“军魂”两个大字耀然闪亮。墨字力透纸背,令人肃然起敬,笔锋苍劲有力,让人萌生力量。
我静静伫立作品前,内心激情起伏像翻卷的海浪。凝望着“军魂”两个大字,仿佛置身于炮火纷飞的战场。在眼前,在脑海,浮现出的都是一幅幅浴血奋战的画面;在耳畔,在心底,隆响起的全都是一曲曲激昂悲壮的交响。
我久久凝视着“军魂”两个大字,苦苦思索它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和血火荣光。军魂到底是什么?军魂是冲锋陷阵时,即使流血受伤,也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在敌人阵地上的勇气胆量;是坚守阵地时,哪怕打到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抵抗的拼死顽强。军魂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呼喊,是长津湖冰雪掩埋下那群沉默凝固的雕像。军魂是手举炸药包毅然拉响导火索的伟岸身躯,是用身体堵死疯狂扫射枪口的血染胸膛。军魂是狼牙山五壮士在悬崖上的纵身一跳,是微山湖上土琵琶弹起的歌谣欢唱。
北方的青纱帐,南方的芦苇荡,东北抗联的雪营地,太行山上的伏击仗。军魂纵横,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飞机大炮,人民战争汇成了埋葬侵略者的大海汪洋。永不熄灭的军魂啊,你就是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你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长江。闪闪发光的军魂啊,你就是保卫祖国山河而挺起的民族脊梁,是抗日救国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热血歌唱。
我久久凝望着“军魂”两个大字,脑海掠过人民军队成长的百年画廊,从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红旗飘扬,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窑洞不眠的灯光,从三大战役的决战百万雄师过大江到蒋家王朝覆灭全中国的解放。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军魂一脉,发展壮大,军魂不灭,传承力量。
今天的中国,科技发展,强大国防。航空母舰服役出海,歼-20、轰-20战机冲飞天上,火箭导弹威力无比让世人惊叹。“九三大阅兵”军威展现群情激荡。北斗卫星,深海潜藏,神舟飞船,一次次成功发射,在宇宙间运转正常。今天的中国啊,在协调各国利益,主持公道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起着举足轻重的力量。今天的中国啊,早已不再是只会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满清王朝。严守底线,当仁不让,捍卫主权,山河无恙,让台独分子不敢狂妄,连他们依赖的主子也要再三掂量,收起嚣张。
七大战区的指战员早已严阵以待,斗志昂扬,千万名退役军人宣誓“若有战,召必回”,是作战强大的后备力量。中国巨龙,腾飞东方,充满英雄气的军魂在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处处闪亮,不灭的军魂在天地间浩然飘荡。
作者简介:余安青,军旅诗人、词作家、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昆仑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