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聊斋志异》既是一部借鬼怪狐仙之形讽喻世情的短篇集,更是对思想、文化与人生哲学的深刻凝练,是洞悉古今人性与社会的一面明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誉,《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同为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影响至深的著述。鉴于《聊斋志异》的古文文体,译文又显得干涩生硬,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笔者在深入研读与思考后,决定对《聊斋志异》部分篇目进行诠释, 推出《读懂聊斋》系列图文故事,力求在保留原文意旨的基础上演绎拓展,提升时代感和适读性,期望能为大家深入了解这部巨著提供帮助。
读懂聊斋·种梨
刘 伟
一个乡下人拉了满满一车梨,在集市上扯着嗓子叫卖。他的梨个个饱满圆润,香甜可口,可是价格也不便宜。
这时,一个头戴破头巾、身着破衣烂衫的道士走到梨车前。他双手抱拳,谦恭地对梨贩说:“居士,我口渴难耐,望您发发慈悲,赏我一个梨解解渴吧。”梨贩斜着眼睛瞥了道士一眼,就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忙自己的事,压根儿不打算搭理他。
道士却不着急,又厚着脸皮反复讨要。梨贩子不耐烦了,大声呵斥道士,见仍然不走,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扯起嗓子破口大骂起来。道士却一脸平静,不紧不慢地说:“您这一车梨有好几百颗,我只讨要一个,对您来说损失不了多少,何必这么愤怒呢?”周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大家也都跟着劝梨贩:“你就挑个坏点的梨给他,把他打发走得了,他在这儿站着,多影响你做生意啊。” 梨贩却倔得像头驴,坚决不肯给,还骂得更凶了,唾沫星子都溅了出来。
路边店铺里有个伙计,见这场景实在看不下去,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钱,买了一个梨递给道士。

道士接过梨,连忙向伙计道谢,然后对着众人说:“出家人不懂得吝惜东西,我这儿有好吃的梨子,等会儿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听了,忍不住哄笑起来。有人就问:“你既然有梨,为啥不吃自己的,非要向别人乞讨呢?”道士神秘地笑了笑,说:“我只是需要这个梨核做种子。”
说完,道士捧着梨,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梨,他把梨核挑出来,紧紧握在手里,又从肩上取下一个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几寸深的坑,把梨核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然后盖上了一层土。接着,他对着街上的人说:“还得浇点水,谁帮我拿点开水来?”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事儿太荒唐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还真有个爱凑热闹的人站了出来,从路边店铺里提来一壶开水。道士接过水壶,把滚烫的开水“哗啦”一下浇在坑里,顿时,热气“呼呼”地往上冒。
大家虽然觉得这事儿可笑,但也都乐得看个热闹,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那个坑。只见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棵嫩绿的小芽从土里钻了出来,接着,这小芽眼看着地长大,没一会儿工夫,就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梨树。大家都看得目瞪口呆,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转眼间,梨树枝头开满了雪白的花朵,花瓣纷纷飘落,紧接着,就长出了鲜嫩的小梨。这些小梨越长越大,没一会儿就挂满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让人闻着就直流口水。

道士笑呵呵地从树上摘下梨子,一个一个地分给围观的人,不一会儿,梨子就分光了。分完梨,道士又拿起铁铲,“叮叮当当”地砍起树来。他砍了好半天,才把树砍断,然后连枝带叶扛在肩上,迈着从容的步伐离开了。
起初,道士施法的时候,梨贩也混在人群里,伸长脖子看得津津有味,把自己的生意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道士走后,他才回过神来,回头一看自己的车,顿时傻眼了,车上的梨子一个都没了。梨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道士分的梨都是自己的啊!他再仔细去看车子,发现车把还少了一根,上面还有新砍断的痕迹。梨贩气得暴跳如雷,咬牙切齿地朝着道士离开的方向追去。梨贩转过墙角,发现断车把被丢在墙下,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道士砍的梨树就是自己的车把,可道士早已不见了踪影。集市上的人看到这一幕,都笑得前仰后合,合不拢嘴。

异史公说:这梨贩昏聩糊涂,行事憨态可掬,以至于当众被人嘲笑。我常看到一些土财主,朋友来讨要点米救急时,他们就心疼地算计起来:“这可是我好几天的用度啊。”要是遇到人劝他们救济危难,给那些孤苦无依的人一点饭吃,他们就愤愤不平,又算计着说:“这够十个人、五个人吃的了。”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他们也要把钱财算计得分毫不差。可奇怪的是,他们沉迷于赌博的时候,却倾囊而出,毫不吝惜,等到大祸临头了,他们又会用尽家财来赎命。这样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有这么一个愚笨的乡下人,就不足为怪了!
刘伟,山东邹平人,现居淄博,淄博蒲松龄研究会会员。业余时间热衷于诗歌、散文及小说的创作,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故事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