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祥:难说再见的暖冬夏梦

瑞云祥:难说再见的暖冬夏梦
文/陈春娥
五月的风刚拂过瑞云祥的枝头,这里便早早热闹起来。往年要等到盛夏才陆续抵达的旅居人们,今年却似约好了一般,早早地将公寓填满,一房难求的盛况,成了这个夏天最鲜活的注脚。本以为八月的脚步会带来离别的序曲,可瑞云祥的热闹却丝毫未减,新的身影仍在不断涌入,仿佛连时光都格外偏爱这片土地,不愿让热闹轻易消散。
从庆七一的红歌嘹亮,到到旅居十年庆的欢声笑语以及让人咂舌的广场大餐会,八一建军节的军民同心联欢,还有七夕夜那场满是浪漫的相聚,瑞云祥的日子里,总不缺精彩的篇章。
排练厅里,阿姨们踩着节拍编排舞蹈,裙摆扬起的弧度里满是活力;小合唱的队伍中,阿姨们的歌声虽不似专业歌手那般完美,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乐队的乐器声、戏曲的婉转唱腔、小品里逗得人捧腹大笑的桥段,一幕幕场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动人的生活画卷。大家忙着排练、忙着表演、忙着为彼此喝彩,连空气中都飘着欢快的气息。
台球室里,清脆的撞击声此起彼伏,选手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重要的赛事;棋牌室中,牌友们围坐在一起,时而讨论策略,时而为一局好牌欢呼;卡拉 OK 房里,歌声不曾停歇,无论是经典老歌还是流行金曲,都能引来阵阵合唱。
而公寓领导的用心,更让这份热闹多了几分温暖。不断新添的固定设施让生活愈发便捷,一场场烧烤晚会点燃了夏夜的激情,滋滋作响的烤肉香气与欢声笑语交织;交谊舞晚会上,咖啡的醇厚、清茶的淡雅、水果的清甜、坚果的香脆,伴着悠扬的舞曲,老人们牵手起舞,身影在灯光下格外温馨。
在这里,老人们舍不得的太多。舍不得清晨推开窗,那满是绿意的花园,露珠在花瓣上滚动,鸟儿在枝头歌唱,每一口空气都带着清新;舍不得一日三餐里,食堂师傅精心烹制的饭菜,不似山珍海味,却有着家的味道,热气腾腾的饭菜里藏着细致的关怀;舍不得傍晚时分,坐在庭院里,任晚风吹拂过脸颊,带走一天的疲惫,与老友闲聊家常,那种无拘无束的惬意,是在别处难寻的自在。
更让人难舍的,是这里的人情暖意。工作人员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嘘寒问暖、贴心照料,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哪位老人身体不适,他们第一时间赶来;谁有困难,他们主动伸出援手。而来此旅居的老朋友们,更是成了彼此最温暖的依靠。
新来的人,会有老住户热情迎接,帮着搬运行李、熟悉环境;要离开的人,大家会齐聚一堂送别,叮嘱着 “路上小心”“明年早点来”。有事时,一声招呼,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这份互助互爱,让瑞云祥成了真正的 “世外桃源”。
离别的时刻终究还是会到来,陆陆续续有人收拾好行李,准备踏上返程的路。送别场面一次次上演,拥抱、握手、含泪的叮嘱,“难说再见” 成了大家口中最常说的话,而 “期盼再见” 则是彼此心中最真挚的约定。
80 多岁的马老师,说起在瑞云祥的日子,眼中满是泪光。前几年,她还和老伴一起来这里度夏,那时的时光满是幸福。可老伴去世后,孤独与恐惧便如影随形。孩子曾将她送进当地的养老院,可在那里,她每天昏昏沉沉,日子过得毫无生气,整个人也愈发衰老。今年,她鼓起勇气独自来到瑞云祥,却意外找回了生活的活力。“在这里吃得好、有温暖、有人亲、有人管,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我早就忘了悲伤。才住了几个月,就胖了好几斤,大家都说我脸色红润了不少。” 马老师的声音里满是感慨,“我已经想好了,回去就和家人们商量,将来啊,这里就是我的归宿。”
瑞云祥的故事还在继续,离别的不舍与重逢的期盼交织在一起。每一次 “难说再见”,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这里的热闹、温暖与爱意,早已刻进了老人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也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这不,离别的伤感还未完全消散,新的约定已在老友间悄然酝酿。几位朋友拉着彼此的手,话语里满是期待:“今年回去简单收拾下家里,等天再冷些,咱们就回瑞云祥过冬!” 有人笑着补充:“是啊,这里暖气足、饭菜暖,春节的烟花鞭炮等着咱,还有这么多伴儿,比在家孤零零的强多了!” 你一言我一语间,这份约定像一颗温暖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生了根。
渐渐地,这样的约定越来越多。有的人回去后,干脆把家里的琐事妥善安排,提前订好了返程的车票;有的则和子女商量好,往后大半时间都留在瑞云祥。曾经 “夏天来避暑、秋天就返程” 的规律被悄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住得时间越来越长,回故乡的日子反倒成了短暂的停留。
瑞云祥不再只是他们夏日的休憩地,更成了常年牵挂的 “第二个家”,那份对这里的依恋,早已超越了季节的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