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六十一)
——垓下:英雄的肉身与灵魂
□ 童 年(安徽)
楚歌漫过淮河时,剑已醒
霜刃映着三千星
像未凉的兵
项羽按剑的手,攥紧
半壁江山
指节发白处
是故国的云影
肉身终会成土,如秦砖
碎在荒径
但灵魂是浪,拍着岸
喊着江东父老
千年后
浪尖仍闪着剑光——
王者的血呵
早已融成河的魂灵
垓下的夜压着营帐
楚歌是铅
坠在每个楚兵的眉尖
战马嘶鸣,惊飞檐角的月
虞姬的舞袖,卷着最后的暖
英雄举杯,酒里
晃着破碎的天
“天亡我”三字,比剑更利
刺穿喉间
肉身倒时,风都停了半盏
灵魂却立成碑,刻着——
不肯过江东的执念
楚歌从芦苇荡里钻出来
缠着霸王的甲胄
乌江的水
在剑锋上亮成
一道闪电——
肉身沉进河底时,灵魂
正沿着
淮河的支流,逆流回江东
两岸的黍稷记得:
那个举起鼎的人,最终
让“刎”字,成为最锋利的
治水之器,劈开
英雄与枭雄的界碑
历史的缝隙里,藏着
垓下的寒
楚歌是针,缝着英雄的遗憾
项羽的马靴,踏碎过
咸阳的宫殿
却怎么也踏不碎
江东父老的眼
肉身陷进泥土,如碑石沉陷
灵魂却挣开大地
成风,成烟,成仙
掠过淮河时
浪都弯了腰——
那是王者的气,压着
千年的时间
淮河的浪,依旧拍着
“渡”字的岸
项羽望着江东
手按住剑的柄端
“八千子弟未还”,这是比山更重的承诺
怎能独渡
把愧疚留给江天
肉身倒在岸前,如断桅的船
灵魂却守着那句诺言
铸成江的护栏
从此,江东的水
都带着“信”字的暖——
那是王者的承诺,从未
被时间冲散
后来,人们立了碑
刻着“楚霸王”
字里藏着垓下的霜
和淮河的浪
项羽的灵魂,常立在碑旁
听路人说“成败”
论“兴亡”
肉身早成土,碑也长了苔
灵魂却笑着,拂去
碑上的尘埃——
我非败于天,败于
不肯负心怀啊
王者的话语,震得草叶
都晃了晃
后来,淮河的浪
总在夜里喊“霸王”
像楚兵的声,穿过千年的墙
项羽的灵魂,坐在浪尖上
看两岸的麦,绿了又黄
肉身成泥
养了岸边的桑
灵魂却护着浪,不让它太狂
这河是楚的脉
得稳,得长
王者的魂,早成了河的脊梁
如今,垓下的星空很矮
伸手就能摸到项羽的剑
剑上有血,也有麦子的香
虞姬的发,缠着风
像淮河的支流,弯弯曲曲
我们都是历史的孩子
在淮水里捞英雄的碎片
每一片,都有温度
楚歌是风的语言
说给淮河听,说给月亮听
英雄的灵魂,没走远
住在每一粒沙里
每一朵浪里……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