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辞》余韵·烛影摇红
第十五章 石屋秘篆溯前因
白叟临终前,将一枚鱼形玉钥交与柳生:“屋后第三块松石下,有素娥留予有缘人之物。”柳生掘地三尺,得铁匣一只,内藏素娥少女时日记。泛黄纸页间掉落干枯杜鹃花,墨迹娟秀记录着:万历三十年花朝节,于后山救下落崖书生秦少衡。
更惊现素娥未曾示人的心事——“少渊弟今日又送山雀来,眼神灼灼似有千言。岂知妾心早系少衡,纵是昆山玉碎,亦不改其白。”柳生方知,少渊痴恋早现端倪,而天意弄人,终成三世纠缠。
第十六章 夜雨残棋解天机
程慕青丁忧归乡,与柳生对弈石屋。忽闻井畔传来落子声,循声见棋盘自现残局。白子困守孤城,黑子围而不破,正似当年困局。程生慨然:“若当年少衡假意应婚,携素娥暗渡陈仓,可否免此悲剧?”
暴雨骤至,雨滴砸在棋盘上,竟自行推移出解局:白子弃城突围,黑子网开一面。翌日井边现素娥血书新迹:“妾当时若暂忍屈辱,待少衡科考得中,未必不能圆满。痴怨误我,亦误少渊弟三生。”
第十七章 阴阳驿路传诗笺
柳生制竹鸢放于井上,系素绢求问:“卿今可安?”夜半竹鸢携回冰绡诗笺:“九泉春色似旧年,并蒂莲开彼岸天。多谢殷勤青鸟使,为传幽恨到黄泉。”墨迹氤氲如泪染。
自此阴阳诗书不绝:素娥寄来冥府婚书,钤着彼岸花印;少渊附注兵法残谱,页角绘着雁阵。石屋渐成阴阳驿栈,樵夫曾见素娥执伞立雨中,为柳生修补漏檐。
第十八章 三生石上续鹤盟
柳生古稀之年,自知大限将至。程慕青梦素娥少渊携手来告:“请备三副寿材,吾等当共赴瑶池。”是日柳生无疾而终,面容含笑如归。
下葬时忽有双鹤自井中出,引第三鹤翔舞柩上。村民开棺惊见:柳生遗蜕旁放着合璧玉玦,与素娥少渊的衣冠冢呈品字形同穴。井中升起虹桥一架,隐约三人携手登云而去。
终章 千峰明月照古今
今人访千峰岭,可见三碑并立: 左书“痴魂白素娥之墓”,右镌“义魄秦少渊之墓”,中书“情使柳含章之墓”。碑间生连理树,春秋两度花开,一树红白双色。
石屋灯笼仍夜夜不熄,过客若诚心求问,可见窗纸映出三人对坐剪影。井水甘冽如初,烹茶可品出相思味,村女常取水酿“三生酒”,饮之可见前世缘。
白发樵夫歇脚井边,笑指山月: “古往今来情一字,无非是—— 明月犹照画眉人,青山不改旧时痴。”
《千峰辞》后记·青灯琐语
余撰此帙的末一个黄昏,石屋檐角的风铃忽然自鸣。推窗见三只白鹤掠井而过,羽翼拂散暮霭,恍若故人挥袖作别。案头青灯爆出灯花,竟缀成并蒂莲形状,始信幽冥真有灵犀相通。
初闻此异事于樵苏之口,本作妄诞传奇视之。然甲辰年客居歙西,夜宿水月庵废址,亲见残碑渗血如泪。住持老僧示我素娥血帕真迹,帕上金线刺目,犹带寒泉气息。归而病三日,梦中总见女子倚井沉吟:“君既知我,何不记我?”
于是遍访遗老,掘坟典残卷,乃知万历朝确有白秦轶闻。歙县志载“烈女白氏投井处”,村耆口传“双魂夜语事”,甚至程氏家谱夹页亦见素娥祭文。零笺碎帛拼凑间,渐觉三生魂梦穿透纸背,迫人秉烛疾书。
最奇在去岁寒食,于县衙故纸堆觅得少渊手书诉状。诉其兄婚变始末,纸背竟有素娥批注:“妾心匪石,不可转也”。墨痕交叠处,俨然可见四百年前泪渍。顿觉非我作传奇,实乃传奇假我笔耳。
书写至素娥化蝶章,窗棂忽作叩击声。启户见井方向升起流萤万点,聚作人形盈盈下拜。晨起砚池余香袅袅,非兰非麝,幽异不可名状。自此每夜文思泉涌,如有人执手共书。
今书成掩卷,忽悟天地间情根难断。纵阴阳相隔,岁月流转,那一念痴执终能凿穿时空。譬如此刻灯下疾书,安知非另一世素娥借我之笔,续写未尽的相思?
临楮怅然,掷笔见东方既白。井台并蒂莲沐晨露而开,红白花瓣各衔明珠一颗,似替古人偿还相思泪债。遂题绝句作结:
青衫曾湿井台露 红袖犹存血帕香 莫道幽明成永隔 千峰月照三人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