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辞》题记
情之一字,能令生者死,死者生。皖南有井,深不过丈许,乃困痴魂四十秋;世有书生,迷途千峰间,竟解三世未了缘。
素娥少渊,因情而殁,因怨而滞;柳生含章,为债而来,为缘而渡。井台锁链非困幽魂,实缚心魔;血帕咒文非诅良人,实泣真心。
今录此帙,非徒述异。欲使天下有情人知:情根深种处,金石可镂;痴念执着时,幽冥可通。纵使千峰障目,自有明月引航;纵然三世轮转,终有青鸾递柬。
盖闻天地间惟情最久,超过一切时空因果。井水有时竭,情泉终不涸;山石有时朽,痴心永难销。今井畔犹生连理枝,即是明证。
——录自《青峦异闻录》扉页血痕题跋
——
第一章 荒岭迷踪遇异叟
暮秋的皖南,千峰如黛,万木萧森。柳含章一袭青衫已染尽征尘,眼见日头西坠,山雾渐起,不由得加快脚步。这书生本是赴京赶考,怎奈在芜湖渡口误了船期,只得改走旱道。谁知岔入这歙县深山,竟迷失了路径。
但见四周危崖耸峙,老松倒挂,怪石嵯峨如鬼魅排牙。寒鸦数点掠过苍灰色的天空,抛下几声凄厉的鸣叫。柳生腹中饥馑,只得掬饮山涧止渴,忽见对岸崖壁间透出一点昏黄。
拨开半人高的荒草细看,原是盏白纸灯笼悬在石檐下,灯罩上墨迹淋漓书着七字:“暂借人间三尺地”。那字迹瘦硬通神,竟似以铁笔凿就。灯笼下现出石屋轮廓,依山而筑,苔藓斑驳的木门虚掩着。
柳生整衣叩门三响,内里传来苍老声音:“夜雨欲来,客官何不推门?”应声而入,但见四壁萧然,唯有一榻一几,几上散着数卷古书。屋角砌着石灶,灶上陶罐正煮着松针,清香满室。
那老者须发如银,身着葛布道袍,正以松枝作笔,在青石板上勾画山水。见客至也不起身,只指灶边木凳:“山中夜寒,相公且饮盏松针茶驱湿。”
茶汤碧绿如玉,饮之甘冽异常。老者自称姓白,在此守山六十春秋。二人正叙话间,忽闻窗外飘来女子幽歌: “千寻涧底埋玉骨,一片云中寄红颜... 夜夜泉台望明月,年年涧草泣杜鹃...” 声如碎玉投壶,清越中带着彻骨寒凉。柳生欲推窗察看,老者忽按住他手腕:“深山野调,不听也罢。”枯瘦指节冷若冰霜。
忽有大风撞开窗扇,但见远处峰峦间似有白影飘荡,转眼没入松林。老者叹道:“是那痴魂又在寻人了。”语罢吹熄灯火,唯余灶中余烬明灭。
第二章 古刹残碑识前缘
次日辞别时,白叟赠予柳生一柄松明火把,叮嘱务必在天黑前翻过山梁。行至午间,忽遇暴雨倾盆,只得避入破庙。
庙门匾额斜悬,依稀可辨“水月庵”三字。殿内观音像半已朽坏,蛛网垂丝如幔。忽见壁上题诗墨迹犹新: “青鸾啼破三更月,碧血染尽九秋霜 若道相思非债孽,如何白骨也生狂” 笔迹瘦硬,竟与昨夜灯笼上所书同出一源。
柳生以袖拭壁,现出落款“万历癸卯年白氏素娥”。正惊疑间,忽闻供桌下窸窣作响。移开破帷,见地面石板有隙。以佩刀撬之,现出暗格,内藏鎏金木匣。
匣中罗帕色如残霞,上绣交颈鸳鸯,金线却绣出“负心人必遭天噬”八字咒文。帕中裹着半块白玉玦,触手温润,玦身刻着半阙《长相思》:“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忽然雷声炸响,电光透过破窗,照见观音像眼角竟淌下血泪。柳生骇然后退,袖中玉玦突然发烫,供桌上经卷无风自翻,现出页焦黄纸笺: “癸卯年七月初七,白氏女素娥自沉于井 秦生守义,触柱而亡 呜呼!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第三章 夜雨蓬窗现魅影
冒雨奔至山下村落,借宿于樵夫家。茅屋低矮,油灯如豆。夜半忽闻叩窗声甚急,纸窗映出纤瘦人影。
女子声咽如泣:“还我玉玦...还我...”柳生颤声问:“娘子何人?”窗外答:“妾乃白家素娥。”闪电骤亮,见窗外女子面色惨白如纸,颈间红痕艳若胭脂,簪着支断裂的碧玉簪。
柳生惊起掌灯,惟见窗台水迹蜿蜒,似泪痕交错。忽闻灶房巨响,陶瓮尽碎。那半块玉玦竟好端端摆在碎陶片中,泛着幽幽青光。
樵夫叩门警示:“相公莫应声!那是四十年前冤死的白家小姐...”话音未落,雷声炸响,梁上灰尘簌簌而落。樵夫面色惨白道:“白家本是此地大族,素娥小姐与长工秦郎相恋。白老爷欲将女儿嫁与知府公子,大婚前三日,新人双双失踪...”
忽有阴风穿堂,油灯摇曳欲灭。柳生袖中玉玦突然飞起,悬在半空旋转不休,玦中现出幻影:古井边一双男女相拥而泣,忽然女子推开男子,纵身跃入深井...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