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二之师生(上)
师生
【原文】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注释】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他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他不注重名教礼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之先河。绛帐:红色的帷帐。
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泛指授徒讲学之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这里七十取其约数。
另一联略异:宣圣杏坛,弟子三千,而贤人七十;马君绛帐,后列女乐,而前授生徒。
【译文】东汉的马融设帐授徒,前面教导弟子,后面却有女乐为伴;孔子在杏坛讲学,先后培养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原文】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②。
【注释】振铎:摇响有舌的铃铛。古人布政施教时,常常振铎以吸引民众。
舌耕:用口舌授课换取粮食,即以教书谋生。
另一联略异:设教有如振铎,待问何异叩钟。
【译文】形容别人设立教馆讲学叫做“设帐”,又叫“振铎”;谦称自己设立教馆讲学叫做“糊口”,又叫“舌耕”。
【原文】贾氏舌耕,后人谦为糊口;孔门心服,诸生赖以折衷。
【注释】舌耕:以教书讲学谋生。《拾遗记》:“(贾逵)经史遍通,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糊口:指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的意思。司马光《训俭示康》:粥以糊口。
另一联略异: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译文】汉人贾逵精通五经,上门求教的学生不远千里,献粟满仓,时人谓其为舌耕,后人自谦执教课生为糊口或舌耕。孔子门生心中悦而诚服,诸生心中的疑问,得以合乎中庸之道。
【原文】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
【注释】束脩:送给老师的报酬。脩,古时指干肉。
西宾:古代主人坐在东面,老师坐在西面,故称西宾。
函丈:古代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称讲席,引申为对前辈学者或师长的敬称。
另一联略异:师号西宾,尊师席曰函丈;学名家塾,馈学俸曰束脩。
【译文】家塾教师叫做“西宾”,教师的座席叫做“函丈”;在家里教学叫做“家塾”,给教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原文】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注释】苜蓿:植物名。苜蓿,音目旭。
另一联略异:门墙桃李,谓受业之众多;苜蓿阑干,言供膳之菲薄。菲薄:微薄,指物的数量少、质量差。
【译文】“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
【原文】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注释】青出于蓝:《荀子》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译文】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原文】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注释】未得及门:找不到入门的途径。《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衣钵真传:就是继承了师父的全部的真本事。
另一联略异:未获及门,曰宫墙外望;已承秘授,曰衣钵真传。
【译文】还没有进入师门,叫做“宫墙外望”;已经得到师父的秘密传授,叫做得到“衣钵真传”。
【原文】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注释】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但不愿做官,一生以设塾授徒为己任,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当时人称“关西夫子”。
贺循:字彦先,魏晋时人。他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有难题的时候就去问他,他都能依经礼而回答。时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另一联略异:杨震是关西夫子,贺循乃当世儒宗。
【译文】杨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们称他是“关西夫子”;贺循博览群籍,精通礼传,世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原文】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注释】负笈:背着书;笈,书籍。指一个人学问已经很深了,还去拜师的意思。
苏章:西汉北海人,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
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游杨:指宋代人游酢、杨时。游酢,字定夫,号广平,又号廌山,建阳长坪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另一联略异:负笈为千里游,李固就师之殷;程门立三尺雪,游杨敬学之诚。李固:东汉大臣。今陕西城固县人。字子坚。他好读书,常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寻访名师,研究学问,研究人生。因对策指斥时政,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为议郎。历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政称天下第一。旋改将作大匠、大司农。冲帝即位后,任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
【译文】“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