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常论聘礼、重金饰婚的时代,对男人而言,真正的“聘礼”,并非金银堆砌,而是日复一日的担当。如李大妈口中的丈夫,下班再晚,仍扛梯修葺漏雨的屋檐;又如王大妈回忆当年产检时,丈夫紧攥报告单、眉间深锁的忧心。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修水管时溅湿的裤脚、深夜里为孩子轻轻盖被的侧影——责任,本就如大地无言,却稳稳托起一个家的全部重量。婚姻如树,责任是深扎的根,唯有根稳,家的枝叶才能在风雨中挺立如常,于琐碎烟火中生长出温暖的脉络。
社会日益进步,女孩择偶标准渐高,我以为,女子最美的“嫁妆”,亦非华服珠宝,而是愿将牵挂织入日常的细腻。正如李大妈家的儿媳,破晓前便熬好一锅小米粥,夜深时仍温着一碗暖汤,阳台上挂满熨帖整齐的衬衫。她说:“他在外奔波,我替他揉揉肩、泡泡脚,也是心意。体谅他的辛苦,打理好家,就是把柴米油盐熬成带着光的日子。”爱如花开,理解是晨露,让平凡光阴于细微处绽放清芬。
其实,寻常岁月里,“好好说话”,才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风水。灶台边的抱怨、沙发上的无言,皆可悄悄蚀损最初的心动。而智慧的夫妻,总将指责转为体贴,把“你怎么又忘记关灯”换作“累了吧?灯我来关”;不以冷战对峙,而以一颗糖融化隔阂:“昨日是我语气重了。”所谓好好说话,从非巧言令色,而是怒气涌上时咽下那句伤人的话,是在情绪翻涌之际仍能想起——他,也不容易。
生活实苦,唯靠体谅与包容,为彼此添一份甜。“你知我辛苦,我懂你不易”,不只是一句情话,更是冬夜里他悄悄递来的热水袋,是你伏案加班时她轻轻放在桌边的热牛奶。吵架后不积怨,是床头那碗她端来的清汤面;争执时不翻旧账,是他转身之际依然为你点亮的那盏灯。夫妻这一路,与其记嫌,不如记恩。那些磕绊脚的碎石,俯身拾起,亦可铺就一条归家的路。情如溪流,包容为岸,唯有彼此宽怀,方能让涓涓爱意长流岁岁年年。
临走时,我再次回望院角。藤蔓岁岁攀生,葫芦年年新结。世间夫妻的长久之道,从来不在圣贤书中的大道理里,而就在厨房升起的炊烟中,在枕畔的呢喃间,在争吵时仍愿退让一步的温柔瞬间。
以责任为锚,稳住家的舟; 以体谅作帆,推开岁月的浪; 借温言作风——渡此红尘船,过千帆百景,终抵春秋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