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学琼林》卷二之叔侄(下)
【原文】或献泛湖之图,或称招隐之寺。
【注释】《谈苑》载:陈恭公判亳州,遇生日,亲族多献老人星图,侄世修独献《范蠡游五湖图》,且赞曰:“贤哉陶朱,霸越平吴。名随身退,扁舟五湖。”公即日纳节,明日致仕。
《因话录》载兵部员外郎李约,汧qian1国公的儿子,接近于宰相儿子的地位。他初到金陵,与李锜闲谈,多次说到招隐寺建筑宏大,风光不凡。一天,李锜于招隐寺内宴请李约。第二天,对约说:“十郎你曾经夸赞招隐寺不凡,昨天宴游我仔细地观看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李约笑着说:“我所赞赏的是自然界粗犷的美。如果将远山用翠幕遮起,将古松用彩带裹住,在清泉中剖洗腥膻的鹿肉,用人工发出的乐声扰乱山鸟的婉转鸣唱。倘若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呆在叔父你的大厅里呢。”李锜大笑。
【译文】陈恭公过生日,亲友多献老人寿星图,只有他的侄子陈世修却献上一幅蠡范游五湖图。李约在他叔父李绮大厅上,盛赞招隐寺如何景致迷人。
【原文】陆家精饭,有损素风;杨氏铜盘,独喻诸子。
【注释】《中兴书》载“陆纳杖侄”: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俶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训了一顿。
铜盘美馔:越公房子孙杨惜,字遵彦,小名秦王。儿童时神情木讷,口齿不清,但风度深沉,举止庄重。六岁时开始读史,十一岁就熟谙《诗经》、《易经》、《左氏春秋》。杨惜幼年丧母,曾到舅父源子恭家与舅父对饮,源子恭问杨近来读了些什么书,杨惜答:“诵诗”。源子恭说:“读没读《渭阳》那首呢?”《渭阳》为《诗经》中的一首,诗日:我送舅氏,日到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即描写晋公子重耳与舅舅分别时的情景。听了舅父的问话,想到诗中的意境,感叹自己失母的裴哀,号泣感噎,源子恭也不免跟着伤怀欹欷,酒也喝不成了,只好撤去杯盏。源子恭后来对杨惜的父亲杨津说:“都说秦王反应迟钝,从今后当刮目相看。”杨惜一门四世同居,家境极其隆盛,弟兄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堂庭院中有一檫树,果实落地,众弟兄都去争抢,唯惜颓然独坐。适逢其叔父杨玮来学馆,看见这种情况,感慨地对宾客说:“此儿恬淡充实,有我家风。”杨氏室内有竹林,杨伟就在竹林边修一屋,让杨惜住在其中读书,还经常以铜盘盛着美馔佳肴以供杨惜食用,他的意图是用对杨惜的特殊待遇来激励鞭策其他子侄发奋读书。他常对子侄们讲:“汝辈但能如遵彦谨慎,自会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杨惜的堂兄杨昱也对杨惜相当器重,曾对人说:“此儿乳牙未落,已是我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杨昱曾与十余人赋诗,惜一览之后,便能背诵,一句也没有遗失。及长大后,果然如父兄所期盼的那样,善谈吐,音嘹亮,风神俊悟,容止可观,时人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为前程远大,必为国家栋梁之才。
【译文】陆纳的侄子陆俶,曾用精美的饭菜款待谢安,陆纳说是:“败坏了我朴素的门风”,究竟有什么可以损坏的呢?杨惜幼时,举动非凡,叔父杨玮便在宅内的茂林边筑一室,命杨惜单独居住,用铜盘盛上美味佳肴让杨惜一个人享用,这是有别于其他侄子的特殊待遇。
【原文】谢安石东山之费,阮仲容北道之贫。
【注释】谢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时人。谢安在出仕为官以前,曾经长期隐居于西径东山,直到四十一岁始出山济世。从此便一发不可停止,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成功地指挥了享誉千古的“淝水之战”后,更是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山再起”这一妇孺皆知的经典成语即由此而来。
《世说新语》载:阮咸,字仲容,住在道路南边,其他姓阮的住在道路北边。北阮都很富有,南阮却很贫穷。七月七日那天,按照乡俗北阮把衣服搬出来放在太阳下,尽是绫罗锦绣,光彩夺目;仲容也用竹竿挂着粗布牛鼻裙,晒在庭院里。有人感到奇怪,问他,他回答说:“不能免除社会习俗,姑且学大家这样罢了”。
【译文】谢安在东山建起一座别墅,楼馆林木甚盛,同侄儿们聚会游玩,大张宴席,不惜靡费千金;晋阮咸字仲容,与叔父阮籍为竹林之游,诸阮居道南,阮咸独居道北。南阮富,北阮贫,时人以为美谈。
【原文】可为都督,王浑预评犹子词;必破吾门,宗炳先料比儿之语。
【注释】王浚:字彭祖。王浑从子。司空王沈贱嬖出也。少時不为亲党所知。浑谓弟深等曰。卿等莫轻彭祖。此儿、平世不減jian3方州牧伯。乱世可为都督三公。怀、愍之世。果为幽冀都督。位至鼎輔。如浑所说。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译文】王彭祖,是晋朝王浑的侄子,少年时代,亲朋邻里都说他不好,王浑说:“此儿乱世可为都督三公。”后来他果然做幽冀都督。南朝宋的宗炳问他的侄儿宗悫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炳说:“汝不宝贵,必破吾门。”宗炳后来果然名声显赫。
【原文】愚者宜归葱肆,贤者得反金刀。
【注释】《南史》载:吕僧珍贩葱为业。逮贵,兄子求官,僧珍曰:汝等自有常分,当速归葱肆。
慕容德的哥哥北海王慕容纳有一个儿子叫慕容超,后来慕容垂趁苻坚淝水兵败时造反,苻坚一怒之下,杀掉了慕容纳和慕容德的所有儿子。而慕容纳的老婆段氏正在怀孕期间,号称史上最贤的秦王苻坚一时心软,便留段氏不杀,后来慕容纳的老娘公孙氏带着段氏逃向关中,生下了慕容超。慕容超十岁的时候,祖母公孙氏将死,死前将慕容德曾经留下的一柄金刀交给慕容超,告诉孙子:“此刀是汝叔所留,日后有幸东归,可执此刀见汝叔。”后来西边军阀混战,慕容超在乱中逃到了长安。
【译文】南朝的吕僧珍出身寒微,以贩葱为业,后做大官富贵起来,他的侄子向他求官,他对侄子说:“你们各人自有各人的福份,还是赶快回葱肆去。”这是因为侄子愚蠢的缘故。晋朝慕容德,他的儿子都被苻坚杀掉了,只有十岁的慕容超还活着,他的祖母公孙氏临终前把一柄金刀交给他说:“你如果能返回故乡,就把这金刀还给你叔父。”他后来终于完成了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