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杏林春满
第十七章:义塾晨钟
苏婉的义塾设在原沈家老宅。开塾那日,青溪村热闹非凡。孩子们穿着新衣,由父母领着前来拜师。
云瑶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院落,感慨万千。这里曾是她与慕容宸定情之地,如今琅琅书声取代了往日寂静。
"娘,"念宸轻声道,"婉儿的义塾还缺个医馆,我想..."
"你想在此行医?"云瑶了然微笑,"正好,你叔公带来的医书也该派上用场了。"
于是,"杏林医馆"在义塾旁开张。念宸坐堂问诊,苏婉教书之余帮忙抓药,夫妇二人琴瑟和鸣。
第十八章:疑症突来
盛夏时节,村里突发怪病。患者先是发热咳嗽,继而浑身起红疹,数日不愈。
念宸翻遍医书不得其解,急得嘴角起泡。慕容宸闻讯从省城请来叔父相助。
慕容清查看病情后神色凝重:"这像是...南洋热疫。三十年前曾在沿海流行,怎会传到这深山之中?"
更奇怪的是,患者多是采药人。云瑶心生疑虑,亲自上山查看药田。
第十九章:深山秘踪
云瑶带着哑婆上山。在翠峦山深处,她们发现几处新开的药田,种植着异域草药。
"这些不是本地药材。"云瑶蹙眉。她注意到泥土中有异样光泽,取样带回检验。
慕容清验看后大惊:"这是南洋金粉草!此草花粉能致热疫,但极其珍稀,价比黄金。"
众人恍然:必是有人暗中种植此草,导致花粉随风传播。
第二十章:夜探药田
当夜,慕容父子带人埋伏在深山。三更时分,果然见几个黑衣人前来采收。
"住手!"念宸率先冲出。打斗中,一个黑衣人面巾脱落——竟是赵家管家!
原来赵天宝败光家产后,铤而走险种植毒草,想借此敛财。
慕容宸制住众人后,沉声道:"带我们去见赵天宝。"
第二十一章:因果轮回
赵宅早已破败不堪。赵天宝躺在病榻上,浑身溃烂——他自己也染上了热疫。
"报应...都是报应..."他惨笑着,"当年害死秦啸天妹妹,如今..."
慕容宸默默为他诊脉,开方煎药。云瑶虽恨他所作所为,仍不忍见死不救。
三日后,赵天宝病情稍缓,跪地忏悔:"我愿交出所有毒草,从此青灯古佛,赎此罪孽。"
第二十二章:妙手回春
取得毒草样本后,慕容清终于研制出解药。云瑶带着村妇日夜煎药,分发给患者。
念宸则想出妙法:将解药混入香囊,悬挂村中,以防疫病扩散。
一月后,疫情平息。知府亲自来颁匾:"医者仁心"。
更让云瑶欣慰的是,念瑶在抗疫中显露出过人医缘,小小年纪已能辨认百草。
第二十三章:海棠新蕊
中秋佳节,慕容家双喜临门:一是念宸妻子有孕,二是慕容清决定长居翠峦山。
月圆之夜,全家在海棠树下团聚。慕容清取出祖传的《慕容医典》,郑重交给念宸:
"慕容氏医术,终得传承。"
小念瑶忽然指着月亮:"爹,娘,你们看!"
明月如玉盘,清辉洒满庭院。云瑶依偎在慕容宸怀中,看着儿孙满堂,恍若梦中。
这一生,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医者仁心,薪火相传,恰如这院中海棠,年年岁岁,花开不败。
《翠峦烟雨情》后记
搁笔之时,窗外正值江南梅雨时节。细雨如丝,缠绵悱恻,恰如这个故事里诉不尽的儿女情长。
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源于家祖母的一方绣帕。那帕上绣着交颈鸳鸯,针脚细密,却有一处染着淡淡的血色。幼时常听祖母说起,这是她当年绣嫁妆时不慎刺破手指所留。后来才知道,这方帕子背后藏着一个跨越半世纪的爱情故事——祖母与祖父因战乱分离十年,最终在海棠树下重逢的故事。
于是,云瑶和慕容宸的形象渐渐在笔下鲜活起来。他们不仅是小说人物,更承载着我对那个年代爱情的理解:既有传统女子的坚韧柔美,也有乱世儿女的家国情怀。故事里的翠峦山,取景于湘西真实的自然风光,那里的云雾烟雨,最适合酝酿这样一段缠绵悱恻的情缘。
写作过程中,最难忘的是刻画秦啸天这个角色。他本可作为一个简单的反派,但我更想展现乱世中人的复杂性。这个看似粗犷的山贼头领,实则有着文人风骨和侠义心肠。他的隐忍与成全,或许比男女主角的爱情更令人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里的中医药元素。为求真实,我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的医书药典,甚至特地请教了老中医。慕容宸为云瑶把脉诊病的细节,云瑶采药制药的过程,都力求符合传统医学规范。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故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最后要说的是故事里的"巧合"。或许有读者会觉得太过戏剧化,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家祖母当年与祖父的重逢,就发生在分别十年后的同一个日子、同一个地点。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奇妙,它让有情人跨越千山万水,终究能够重逢。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相信爱情的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丁亥年梅雨时节于江南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