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章:棠影归人
第十一章:陌上花开
念宸离家那日,晨曦初露,翠峦山还笼罩在薄雾之中。云瑶一夜未眠,天未亮就起身为儿子准备行装。
"娘,"念宸看着塞得满满的包袱,哭笑不得,"我是去游学,不是搬家。"
云瑶却不理会,又将一包新制的药材塞进去:"这是祛湿散,南方多雨;这是清心丸,读书累了服用..."
慕容宸站在门口,看着母子二人,眼中满是温柔。他手中拿着一本手抄的医典,扉页上工整地写着:"慕容氏祖传秘方,赠吾儿念宸。"
"爹,"念宸郑重接过,"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晨光中,少年的身影渐行渐远。云瑶倚在门边,直到那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才悄悄拭去眼角的泪。
慕容宸从身后拥住她:"孩子长大了,总要飞向更远的天空。"
第十二章:故人西来
三月后,一场春雨过后,别院来了位不速之客。
云瑶正在教念瑶辨认药材,忽听门外车马声喧。老管家来报:"夫人,有位姓王的先生求见,说是从省城来。"
来人是王记药铺的老掌柜。六年不见,他鬓角已斑白,手中捧着个紫檀木盒。
"慕容夫人,"老掌柜躬身行礼,"这是大当家...秦爷生前存放在小老儿处的物件,说是务必亲手交给您。"
木盒中是一叠地契、银票,还有封信。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旧刚劲:
"云瑶:若得见此信,想必我已不在人世。这些产业原是为念宸准备,望他日成才,不负你心血。啸天绝笔。"
云瑶泪如雨下。原来这些年,秦啸天一直在暗中为念宸筹备。
慕容宸轻叹:"他待你,真是用心良苦。"
第十三章:疑云骤起
平静的日子被一封急信打破。信是念宸从江南寄来的,字迹仓促:
"父母大人敬启:儿在苏州遇一奇事。有医馆名曰'回春堂',所用医术、药方竟与我家祖传秘法极为相似。更奇者,馆主形容相貌...与父亲颇有神似。儿已暗中查探,不日将有分晓。"
慕容宸读信后神色大变,连夜收拾行装欲往江南。
"我与你同去。"云瑶坚持道。
将念瑶托付给老管家,夫妻二人即刻南下。马车颠簸中,慕容宸终于道出一段隐秘:
"家父生前曾言,我有一叔父早年离家,音讯全无。若真有人会慕容氏医术,只怕..."
第十四章:江南烟雨
苏州回春堂前,杏黄旗迎风招展。馆内求诊者络绎不绝,坐堂的是个两鬓斑白的老者。
当慕容宸出现在门口时,老者的药杵"啪"地落地。
"你...你是宸儿?"
原来这正是失踪多年的慕容叔父慕容清。当年为避祸远走他乡,在江南隐姓埋名行医。
"你父亲他..."老人泪湿衣襟,"都是我不好..."
正当一家人团聚时,麻烦接踵而至。当地医馆联合排挤回春堂,更有人举报慕容清使用禁药。
第十五章:妙手仁心
危机时刻,云瑶想出妙计。时值瘟疫流行,她建议公开慕容氏祖传的防疫药方。
"不可!"慕容清反对,"这是祖传之秘!"
云瑶却道:"医者仁心,救命要紧。"
药方公开后,疫情得以控制。知府亲自题匾"妙手仁心",回春堂名声大振。
更让人惊喜的是,念宸在抗疫中结识了知府千金苏婉。才子佳人,一见倾心。
第十六章:棠影归人
次年春,慕容一家重回翠峦山。这次同行的还有慕容清和苏婉。
海棠花开得正盛,念宸带着未婚妻走在花雨中。
"娘,"念宸轻声道,"苏婉想在山下办间义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云瑶欣慰点头。她望向远处,慕容宸正陪着叔父祭拜祖坟。老人跪在坟前,老泪纵横。
晚膳时分,一家人终于团圆。慕容清取出珍藏多年的家谱,郑重添上念宸、念瑶的名字,还有未来的孙辈。
烛光摇曳,映着一张张幸福的脸庞。云瑶悄悄离席,走到院中海棠树下。
月光如水,花瓣如雪。她仿佛又看见那个雨日,青衣少年转身的瞬间。
"看什么这么出神?"慕容宸从身后拥住她。 "看我们的半生。"云瑶微笑,"坎坷也好,风雨也罢,终究是走到了这里。"
慕容宸轻吻她的发梢:"余生还长,我陪你慢慢看。"
海棠依旧,岁月静好。这一次,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分离。
(续章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