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作者:墨染青衣
八十载沧桑,未能磨灭历史的刀痕;万万人的牺牲,终铸就民族的脊梁。当和平的阳光洒满神州大地,我们依然听见太行山的风中传来历史的回响——那是一首用血与火写就的史诗,是一曲用生命谱写的壮歌。每一寸山河都铭记着抗争的足迹,每一缕春风都传颂着英雄的姓名。今日中国,如您所愿;明日华夏,必将不负先烈。谨以赤子之心,祭奠那段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以虔诚之笔,记录这个民族最悲壮也最辉煌的传奇。
——题记
当东京湾的晨雾漫过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1945年9月2日的阳光正刺破云层。重光葵颤抖的笔尖划过投降书时,万里之外的中国土地上,太行山的松柏还带着硝烟的气息,白洋淀的芦苇荡里藏着未凉的热血——这场胜利,从来不是某一天的突然降临,而是亿万中国人用十四年的坚韧与牺牲,在山河间刻下的史诗。从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的呐喊到杨靖宇腹中的草根树皮,从平型关的枪声到百团大战的烽火,从地道里的灯火到受降仪式上的国旗,历史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抗争与荣光。
一、英雄不死:镌刻在山河间的精神丰碑
在河南省扶沟县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的铜像始终昂首挺立,目光如炬。这位曾率军收复多伦的抗日名将,1934年在刑场上用树枝写下绝笔:“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的牺牲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人反抗的斗志——那些扛着锄头的农民、放下课本的学生,正是循着这样的火光,走向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东北的林海雪原里,杨靖宇的故事让山河动容。1940年2月,这位东北抗日联军的缔造者在濛江与日军周旋数日,弹尽粮绝。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里面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连凶残的日军也为之震撼。“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回荡在长白山深处的话,道出了一个民族最原始的坚守。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他带领战士以雪为饮、以草为食,用最简陋的武器与关东军搏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赵尚志的名字,在松嫩平原几乎无人不晓。这位被日军称为“满洲治安之癌”的将领,两次入狱受尽酷刑,却始终未吐露一字情报。出狱后重建抗日队伍,创造“冰趟子大捷”等战例。1942年,身负重伤的他面对围敌,用尽最后力气扣动扳机,生命定格在34岁。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他牺牲的地方命名为“尚志县”,让英雄的精神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字字泣血却句句铿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这位女英雄在珠河(今尚志市)就义,年仅31岁。狱中,老虎凳、辣椒水没能摧毁她的意志,她用钢笔写下的日记,字里行间是对民族解放的渴望,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遗产。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是民族气节的最高诠释。1941年秋,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为掩护群众转移,将日军引上绝路。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他们砸毁枪支,毅然跳下山崖。三名战士壮烈牺牲,两名被树枝挂住幸存。百姓找到马宝玉的遗体时,他手里还攥着一块石头——那是他最后的武器。狼牙山的松柏,从此因这壮举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乌斯浑河畔的八女投江故事,流传了八十余年。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的冷云、胡秀芝等八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弹尽粮绝后走入冰冷江水。她们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13岁,却在生死关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定。如今,乌斯浑河的流水仍在诉说:和平的阳光,曾由这样年轻的生命守护。
这些英雄本是平凡人——教师、农民、学生、工人,是侵略者的铁蹄把他们逼成了勇士。他们也渴望安稳生活,但当民族存亡的关头来临,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正是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选择,汇聚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浩荡洪流,为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石。
二、敌后烽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奇迹
1937年9月25日,山西大同平型关附近的乔沟,一场改变抗战格局的战斗正在打响。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军设伏,当日军精锐坂垣师团第21旅团的运输队进入伏击圈,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锋。这场战斗持续一天,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世界看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有着撼动强敌的力量。
胜利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日最前列的担当。1935年《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通电全国:“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八路军、新四军相继开赴前线,在敌后战场点燃游击战争的烽火。
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1940年8月,为打破日军"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5个团,在华北5000余里战线上发起破袭战。初期重点破坏正太铁路,战士们冒炮火拆铁轨、炸桥梁,让日军运输线瘫痪;随后扩展到拔据点、反“扫荡”,持续三个半月。此战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极大打击了日军气焰,让八路军威名传遍全国。
在广袤的敌后战场,军民创造了无数因地制宜的战术。冀中平原的地道战堪称奇迹,百姓用锄头挖出总长超1.2万公里的“地下长城”。地道四通八达,设射击孔、瞭望口、储粮洞,甚至有防水、防毒设施。日军“扫荡”时,军民钻进地道,暗处射击、村外袭扰,让敌人陷入“进村不见人,处处遭伏击”的困境。清苑县冉庄的地道战遗址里,斑驳的墙壁和隐蔽洞口,诉说着军民联防的智慧。
胶东半岛的地雷战充满传奇。军民把石头、陶罐制成地雷,埋在村口、路边。他们发明“连环雷”“子母雷”“头发丝雷”,让日伪军寸步难行。有时画箭头引诱敌人入雷区,有时在门后、缸底设雷,让敌人防不胜防。地雷战不仅打击敌人,更在心理上造成恐惧,许多日伪军闻“雷”色变。
麻雀战则显游击战争的灵活。三五成群的战士像麻雀在山林、村庄穿梭,集中袭扰、分散隐蔽,利用地形伏击偷袭,打完就走。太行山的八路军设观察哨,发现敌人便通报各村,百姓转移、战士袭扰,让“扫荡”一次次落空。
这些战术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根本路线。敌后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民生,让百姓明白“抗日是为自己”。农民参军、妇女缝衣、孩子放哨,形成“村村有游击队,户户有抗日人”的局面。到抗战胜利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从4万余人发展到120余万人,建立19块根据地,面积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亿,成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胜利时刻:从东京湾到南京城的受降荣光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历史在此刻凝固。这艘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5.8万吨,配备9门406毫米主炮,因是杜鲁门总统故乡命名,被选为受降地。
9时许,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军方)依次签字;随后,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中国代表徐永昌,英国弗雷泽,苏联杰列维扬科等9国代表依次签字。
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的签字,意义非凡。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独自抵抗日军14年,牵制其陆军主力,为同盟国赢得战略时间。徐永昌的笔尖落下,标志着中国的牺牲与贡献,终于得到国际社会的庄严确认。
在中国战区,1945 年 8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湖南芷江举行,双方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细节。
1945 年 9 月 9 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盖章。那一时刻的南京,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荣光。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孙中山遗像与“天下为公”匾额下,中、美、英、苏国旗迎风飘扬。受降主官何应钦端坐长案正中,左侧是盟军代表,右侧是中国将领。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穿着军装,面色灰暗地走进礼堂。他在投降书上签字时手微微颤抖,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此刻终于低下头颅。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签字受降,全场掌声雷动,许多亲历战乱者热泪盈眶——他们等这一天,等了14年。
南京受降是中国战区主会场,此外16个地区设受降点:
1.北越区:河内,受降主官为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接受越南北纬十六度线以北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38 军司令官土桥勇逸;2.广州地区:广州,受降主官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接受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23 军司令官兼香港占领地总督田中久一;3.汕头地区:汕头,受降主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接受曲江、潮汕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田中久一;4.长衡地区:长沙,受降主官为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接受长沙、衡阳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20 军司令官坂西一良;5.江西地区:南昌,受降主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接受江西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兼第 11 军长笠原幸雄;6.浙江地区:杭州富阳,受降主官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接受嘉兴、金华、杭州、宁波、厦门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13 军司令官松井久太郎;7.沪宁地区:上海、南京,受降主官为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接受上海、南京地区日军投降,上海的日军投降代表为松井久太郎,南京的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6 军司令官十川次郎;8.湖北地区:汉口,受降主官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接受武汉、沙市、宜昌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9.徐蚌地区:蚌埠,受降主官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接受徐州、海州、蚌埠、安庆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6 军司令官十川次郎;10.平津地区:北平,受降主官为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接受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根本博;11.山西省:太原,受降主官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接受山西省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1 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12.洛阳地区:郑州,受降主官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接受郑州、开封、新乡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12 军司令官鹰森孝;13.郾城襄樊地区:漯河,受降主官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接受郾城、襄阳、樊城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鹰森孝;14.山东地区:未明确提及具体受降点,受降主官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接受山东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43 军司令官细川忠康;15.热察绥三省地区:未明确提及具体受降点,受降主官为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接受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蒙疆驻屯军司令官根本博;16.台湾地区:台北,受降主官为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接受台湾(含澎湖列岛)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为第 10 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被日本占据50年的台湾终于回家。
中国共接受128万余日军投降,这是近代史上首次以胜利者姿态接受外国侵略者投降。从东京湾到南京城,受降仪式不仅是战争的终结,更是历史的转折。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其二战总伤亡的70%以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耻辱,让中国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四、山河无恙:从烽火岁月到和平荣光
七十多年过去,太行山的战壕已长满青草,白洋淀的芦苇依旧随风摇曳,只是当年战士们仰望过的星空下,如今多了炊烟与欢笑。密苏里号成了珍珠港的博物馆舰,紧邻被日军击沉的亚利桑那号,象征“从战争到和平”的传承;南京受降纪念馆里的签字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枪炮、狼牙山的五勇士雕像,都在诉说:胜利来之不易。
英雄的精神从未远去。吉鸿昌的赤诚、杨靖宇的坚韧、赵一曼的母爱、五壮士的气节,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抗战走向复兴,如今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正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敌后的地道里,曾有百姓为战士缝补衣裳;受降仪式的国旗上,曾浸染着无数先烈的鲜血。从烽火到和平,从抗争到复兴,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战胜,只要团结一心,便没有跨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
站在历史的瞭望塔上回望,烽火岁月的硝烟虽已散尽,但那些用生命照亮前路的英雄,那些凝聚民族精神的抗争故事,终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便是对所有牺牲最温暖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坚定的承诺。
附诗一首:
七律·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感怀
烽火连天十四冬,山河血染战旗红。
忠魂铁骨撑危局,壮志豪情贯碧空。
地道迂回歼魍魉,雷阵布设显神通。
八年奏凯铭青史,盛世腾飞慰杰雄。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墨染青衣,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