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献给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日》
作者:郭庆春
(一)
八十年风雨刻进民族年轮,
卢沟桥的石狮在黎明前低吼,惊醒沉睡的山河。
硝烟散尽,芷江受降的笔尖仍滚烫着历史的判决,
今天,长安街的晨曦擦亮钢枪,天安门广场见证:
一个民族的脊梁在敬礼中巍峨成山!
(二)
父亲啊!您旧军装的弹孔曾是我的星空,
您说:“血染的红旗,要先有国才有家!”
看阅兵列阵在阳光向祖国展示雄姿,
看歼-20撕裂云层,如鹰隼护卫祖先的河山,
履带碾过长安街,轰鸣声里迸出杨靖宇的胃、左权的枪,
还有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投江时的冰凌。
(三)
这是用血火淬炼的土地——
焦土下埋着三千五百万座碑文,
青纱帐里游击队的哨音仍挂在草尖,
而钢铁洪流已卷起新时代的浪涛:
无人机划出弧线,信息作战群鏖战云端,
曾经“小米加步枪”的初心,
今日淬火成银河坠落的剑!
(四)
听见平型关的号角与湘西的烽火在血脉里汇流。
“落后就要挨打”——先辈的叮咛焊进99A坦克装甲,
“强国必须强军”——军人的誓言在方阵中回荡。
看!战旗方队高擎百团大战的弹痕,
步伐震响大地,如历史叩问未来:
“谁敢再犯?”
(五)
为祖国骄傲,不是高亢的赞歌,
是滇缅雨林里未锈的刀鞘,
是南京档案里三天的火炬仍灼烫掌心,
是受降纪念馆中5149件沉默的证词,
更是今日阅兵式上,
一名老兵举起残损的右手:
“若有战,召必回!”
(六)
天空碧蓝如洗,鸽群衔来橄榄枝,
而云层之上,歼-20的航迹写下行行警告:
和平不是馈赠,是挺直的脊梁换来的尊严!
我终将老去,但军魂永不退役——
当礼炮震落时间的尘埃,
整个中国都在敬礼:
向历史,向未来,向永不弯曲的脊梁!
(七)
这脊梁,是延安窑洞烛火绘制的持久战图,
是太行山脊游击队员攀援的藤蔓;
这脊梁,是渡江战役千帆竞发的木桨,
是上甘岭坑道里传唱的《我的祖国》;
这脊梁,是汶川地震时悬停灾区的直升机旋翼,
是喀喇昆仑脚下寸土不让的界碑!
(八)
今日,45个方阵踏出复兴的节拍,
千人军乐团奏响《黄河》咆哮;
从“万国造”到“中国造”,八十载砥砺,
从百废待兴到强国强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听啊——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这呐喊穿透时空,
与1945年的欢呼击掌相拥!
(注:全诗是融合抗战历史细节与现代阅兵元素,以“脊梁”为核心意象,贯穿民族精神、军事强盛、政治觉醒、强国之路四重维度来书写。
所有意象均基于真实历史事件与阅兵细节构建,力求在宏大叙事中注入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