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7月,周至县三育小学保送到延安抗大的丁应南、李杰、高凌云、李哲生等学生回到周至宣传抗日政策,校长庞应举在县剿匪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西北民族抗日义勇军,三育小学师生及社会青年五百多人参加,庞应举任大队长,在河南偃师县改编为游击第六纵队,先后参加了娘子关、平型关等战役,战斗二百余次。西安易俗社根据报道,编成秦腔《血战三郎山》,在剧院和部队多次演出,造成很大影响,鼓舞了部队的战斗士气。1939年,何文鼎在周至县为26师招募周至青壮年300余名,1940年在五原大战中大部分人员战死,后又不断在周至为在内蒙战场征兵。仅民国31年(1942)4至12月,兵役科在周至征兵3406名,抗日战争中,1万余名周至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千余名周至青年牺牲在抗日前线,大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随着岁月的流逝,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会一个接一个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永远铭记周至人为国断头的气节和崇高的民族脊梁历史,讲好周至故事,周至县作家协会组织了系列抗战文章,以示纪念。

抗日英雄吴俊杰
文/吴补兵
吴俊杰,小名吉恒。是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一位远近闻名的砌墙粉墙高手。改革以前,农村条件差,人们用打好的胡墼砌墙,为增加面积和节约用料,室内或婚房的隔墙都用两块胡墼相并,一层挨一层砌上去,然后用粘泥涂在表面。人称“单基墙”。碰见这活,差不多的人家都请他干。他生性开朗,爱说爱笑,随和大方,农活样样精通,屋内院子,总是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邻居夸他院子平整干净得能凉面皮儿。乡亲们称他“干净老汉”。他虽然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是他青年时在战场上勇敢杀死日本鬼子的故事一直留传在村子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猂然发动了“泸沟桥事变”。日寇的铁蹄很快践踏了半个中国。正当日寇做着打进关中,直取蜀渝的美梦时,陕西军民在杨虎城、孙蔚如、赵寿山的带领下。在绵延三百里的中条山和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构筑了日本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防线。从1938年至1941年5月,共粉碎了日军11次大扫荡,阵亡二万一千人。陕西子弟用血肉之躯保卫了家乡,保卫了大西北和大西南。其精神和功绩惊天地,泣鬼神,名垂青史!
1939年刚满十八岁的吴俊杰,参加入了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在潼关集训三个月。训练期间,老连长发现他个子高挑,出手利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好,是个精干的小伙子。就把他培训成一名机枪手。他们连有两挺轻机枪,吴俊杰是第一机枪手。
那年八月份,他们的部队奉命前往中条山战场。这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他们先后和日本鬼子进行过十几次战斗,其中一次使他右腿受了重伤。
那是1940年6月的一天,日寇占领了离我军阵地不远的一个山头,这个山头叫“鼻梁山”。它的东边和西边都悬崖绝壁,北面是一片缓坡,南边连接中条山主峰。日军占领这个山头对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只有夺回这个山头才能确保我军安全。我军战士几次冲锋,伤亡了好几名战友都没有拿下。这时,吴俊杰认真观察了地形,想了个正面牵制侧面进攻的计策,得到连长的赞同。于是,连长带领战士在北面缓坡处佯攻,吸引敌人视线。他带领两名战士背着枪。带好手榴弹,从东面抓着藤条树枝攀爬上悬崖,偷袭敌人。
他带的两个战士,一个是陕南人闫二娃,大家都叫“山猴子”。另一个是扶风人耿林海。二人都身轻如燕,攀爬功夫都很好。吴俊杰他们在不断响起的枪声中,′终于攀爬到崖边。他先用一根树枝,挑起自己的帽子,露出崖边,试探敌是否发现了他们。几分钟过了,敌人没有动静。他分析敌人正专注从对面佯攻的战况,没有注意侧面。他又折了一个椿树枝条。枝条顶部留了十几个带叶子的叶梗,慢慢地伸向悬崖的上边,把椿树枝插好,悄悄地架好轻机枪。他发现山头有一个用土石围成的小工事,上边有五六个鬼子,也有一挺轻机枪,正对山下边佯攻的战土扫射。
他瞄准这些鬼子,一阵扫射,敌人的机枪瞬间成哑吧了。他纵身一跃,上了山头,看见那个小工事里的日本鬼子都被打死了,还有一个日本军官爬在工事外的悬崖边,没有死。他转过身,用双手举起他刚拖在地上的轻机枪,想用枪砸死这个敌人。当他刚轮起轻机枪时,一道寒光从他的眼前闪过,他本能的把头一扭,那个日本军官挥起指挥刀,砍在了他大盖帽的帽沿上。自己一转身,失去了平衡,他向后退了两步,一脚踏空,掉下悬崖。悬崖的陡坡長满了藤条和灌木丛,他被藤蔓架住,没有摔下去。那个日本鬼子,发现他掉下悬崖后,端起吴俊杰的轻机枪,向他掉下的地方,“嗒、嗒、嗒”.......,打了一阵。吴俊杰觉得右小腿肚子非常疼痛,鲜血直流。那个日本鬼子并没有看清他的准确位置,只造成他小腿受伤。就在日本鬼子和吴俊杰搏斗之时,闫二娃也爬上了山头,当那鬼子向山下打枪的时刻,闫二娃瞄准日寇,“呯”的一枪,结束了那个狗东西的性命。闫二娃拉上来耿林海,他俩向山下呼喊:“敌人被消灭了,我们上山了!我们胜利了!” 这时,被青藤架住的吴俊杰用绑腿布包扎 了伤口。大声呼喊:“闫二娃,我在这里,快下来救我”。 闫二娃和耿林海没有怠慢,很快抓着藤条树枝,下到吴俊杰掉落的地方。黄昏时分,二人终于把吴俊杰背回营地。后被转运到蒲城县的后方医院冶疗了一月多,伤口才痊愈,腿小肚上留下一道二十公分长的暗红色伤疤……。
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复原回家。从事集体劳动。几十年辛苦劳作,他的生活几乎处于温饱线上,但一直保持看中国农民固有的爱祖国、爱家乡和纯朴善良的本色。劳动休息时,他经常把裤腿挽起,给我们一边看他的伤口,一边讲述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吴补兵,1954年出生,陕西省周至县四屯镇人。中共党员,小学高级语文教师。大学文凭,爱文学,有时也写点小诗,发表些小文章。现在住西安市未央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