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辈的恩情: 姨姥姥
作者:应钟
每晚拉上房子后侧的窗帘之前,我总会对着窗外发会呆,目光穿过我们家后院的绿篱、跨过高尔夫球场的一个果岭,停留在那片松树林里散发出来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此情此景,总是让我感到温暖,勾起我的回忆。
在我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很多事情缘由的小学时期,常常羡慕早晨放学时有炊烟袅袅升起、傍晚有灯光闪烁的庭院。那些庭院里都有不用下地劳作或外出奔忙的老人,早上做锅热粥、傍晚点亮灯火,等待放学的孩童。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气。那时,父母在外忙碌,我们家的炊烟要在我们兄妹放学回家之后才会升起。
某一个冬日早晨,因为不喜欢回家帮忙烧火做饭,我像往日一样懒洋洋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从东西路左转、走上南北大街后,猛然看到薄雾中一缕炊烟正从我们家那个低矮的厨房缓缓升起。我不禁加快了步伐。走近时,更是看到了一层热气从茅草屋顶慢慢散开、升腾而去。那一年的整个冬天,我每天早上放学都会迫不及待地往家跑,生怕错过了什么。傍晚时分,我们家也有人早早地点亮那盏有些昏暗、但足以让我感到幸福的油灯。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出于孝心,把她的姨妈,也就是我们的姨姥姥,接到我们家里来过冬天。
从我记事起,姨姥姥就已经很老了,老到完全没有了牙齿,老到腰弯成了九十度,老到眼皮耷拉下来,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她的眼珠。可是她那双小脚支撑的双腿还算有力,胳膊和手都还很灵活,所以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做早饭。
我家那时的早饭大多是红薯稀饭和玉米饼,是现在的人看来有益于健康的杂粮食品。只是我们不仅没有营养专家们推荐食谱中的蛋白质,而且因为要尽量节约炒菜用的油,早上基本没有什么下饭菜。
一天早上放学后,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从厨房飘过来的香油味。我和小我三岁的妹妹马上钻进厨房看个究竟,原来是姨姥姥用香油拌了半碗小葱和青辣椒。妹妹忍不住把她的小手伸进了碗里。可是我比她还快,在她还没有碰到葱花的时候,我的手已经拍到了她的手。使了个眼色把她叫出了厨房,并告诉她说:“那半碗小葱和青辣椒是一家人的下饭菜,可父母还没有回来怎么能动手呢?”
父母回来之后,我听到姨姥姥把这事讲给母亲听,并夸我懂事。母亲转脸看看我和妹妹没有说话,而我看到泪在她的眼中打转。那时的我并没有因母亲伤心而难过,也没有因受到夸奖而自豪,可长大之后想起这事才能体会母亲当时的心酸。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自己也到了留着一盏灯、静候孩子们回家的年龄。曾经的苦日子已然是我们努力奋进的催化剂,但也是我们一家人相依相伴的难忘时光。因为有姨姥姥陪伴的那个冬天,我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姨姥姥拌出的香油小葱依旧飘香,她为我们升起的炊烟、点亮的灯火在我心里永远是一道充满爱与温馨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