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风桥
李凡
雨过巴山后,天凉好个秋。
鸟掠晨露枝,车行银蟒路。
龙穿岚烟里,尾没翠丘后。
想知去何方,仙境话导游。
房舍嵌山岚,繁星泻巴山。
青川游自在,虹影入眼帘。
琼楼跨银河,灵鸭仰清澜。
仙客行廊亭,蓬莱恰自显。
【写作背景】
巴山风桥源于春风东流老师的美文《风桥村游记》。大家读诗时,可先从动态中感受老师原文的韵味。
他对路上山景的描写尤为动人,将山势起伏、云雾缭绕的灵秀,以及与巴山北麓、秦岭北麓的对比写得鲜活,仿佛能让人跟着车子行走在清新山林里,看翠色的山丘百转千回!
而风桥村的核心——那座古色古香的廊桥,更是写得精妙。不仅点出它的雄伟气势和精巧造型,更让人惊叹建设者的匠心,字里行间都是画面感。
这非常契合我平时学写诗的习惯:将脑海中的画面按顺序直接凝练成诗句,有时会把画面顺序先写成白话,再提炼成诗。几乎每首诗都会修改多遍,直到满意为止。
本来昨晚想发出,觉得快12点,有点晚。没想到今早起床,灵光乍现,又改了两个动词,自我得意,赶紧记录!
原文末的点题更添余味:红灯笼远去,廊桥的典雅、凉风、白鸭、笑声却和巴山翠色一起印在心里。那句“错过计划中的风景,反而能遇见更动人的日常”,道尽了旅行的妙处。这倒像我们写东西时,本有预设主题,却被途中一瞬的灵感牵动,写下当下最真切的感受——意外之美,往往更动人。
而我写诗时,想借白鸭的视角,将廊桥化作琼楼玉宇、天上仙境,于是便有了《巴山风桥》一诗。
2025年9月1日于禅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