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归途险情
陆亦明与小芸分别在那条通往县城的岔路口。小芸眼中噙着泪,一步三回头,最终还是消失在了晨雾之中。陆亦明站在那儿,直到她的身影完全看不见,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心里却空落落的。
回村的路似乎比来时更加漫长。陆亦明拖着疲惫的身子,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小芸那含泪的眼眸和林秀娥转身离去时单薄的背影。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蝴蝶发卡,冰凉的触感让他稍稍安下心来。
快到村口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陆亦明忽然听见前面传来嘈杂的人声,心里一惊,忙躲到路边的土坡后窥探。
只见王老五带着七八个壮汉,正在村口设卡盘查。王老五脸色铁青,手里的鞭子不时抽打着地面,溅起一团团尘土。
“妈的,肯定有人帮她跑!”王老五咆哮道,“让我查出来是谁,非剥了他的皮不可!”
陆亦明心里一沉,知道这样直接回村必定被怀疑。他悄悄后退,绕到村后的小路上,想从学校后面溜回去。
就在他快要接近学校时,忽然从玉米地里窜出两个人,一左一右架住了他的胳膊。
“逮着了!”一个粗哑的声音笑道,“王哥真是神机妙算,就知道你会从这儿绕回来!”
陆亦明心中大惊,挣扎着想要脱身,但那两人力气极大,将他牢牢制住。不一会儿,王老五带着人也赶到了,冷笑着走上前来。
“好你个陆老师,第一天来就敢拐我媳妇?”王老五一把揪住陆亦明的衣领,“说!把她藏哪儿了?”
陆亦强作镇定:“王大哥,你这是干什么?我早上起来散步,怎么就拐你媳妇了?”
“还装?”王老五一鞭子抽在陆亦明腿上,火辣辣的疼,“有人看见你昨晚带着那丫头往县城方向去了!”
“误会啊!”陆亦明忍着痛道,“我确实是早上散步去了,但根本没见什么姑娘。是不是看错人了?”
王老五眯起眼睛,似乎有些犹豫。这时,一个瘦高个凑过来低声道:“王哥,没凭没据的,他毕竟是上面派来的老师,闹大了不好看。”
正当僵持之际,忽然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这是怎么了?陆老师,你没事吧?”
只见林秀娥快步走来,手里还拿着一本教案,装作刚下课的样子。她看到这场面,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关切。
“王大哥,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对陆老师动粗呢?”林秀娥转向王老五,语气中带着责备。
王老五哼了一声:“林老师,你来得正好。这小子拐我媳妇,你说该不该打?”
林秀娥睁大眼睛,显得十分惊讶:“这怎么可能!陆老师昨晚一直在学校备课,我还去请教他问题呢。今早我是看着他出门散步的,根本没见什么姑娘啊!”
她说着,又转向围观的几个村民:“大家评评理,陆老师刚来咱们村,人生地不熟的,怎么会做这种事?怕是有人看错了吧?”
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显然有不少人认同林秀娥的话。王老五脸色变幻不定,似乎也在权衡利弊。
最后,他狠狠瞪了陆亦明一眼:“好,今天给林老师个面子。但要是让我找到证据,哼!”说罢,一挥手带着人悻悻而去。
待人群散去,林秀娥才松了口气,关切地问:“陆老师,你没事吧?腿上的伤...”
“没事,一点皮外伤。”陆亦明勉强笑道,“刚才多谢你了。”
林秀娥摇摇头,低声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回学校吧。”
第六章 暗流涌动
回到学校,林秀娥仔细为陆亦明清洗了腿上的鞭伤。她的动作轻柔熟练,仿佛经常做这类事情。
“秀娥,今天真是多亏你了。”陆亦明感激地说,“要不是你及时出现,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林秀娥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涂药:“王老五不会善罢甘休的。他大哥是村支书,在村里势力很大。你以后要格外小心。”
陆亦明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怎么会恰好出现在那里?”
林秀娥的手顿了顿,轻声道:“我早上看见你出门,后来听说王老五在村口设卡,就猜到他可能会找你麻烦。所以一直留意着后面的动静。”
陆亦明心中一动,看着林秀娥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实则有着不寻常的智慧和勇气。
“秀娥,你在这村里教书多久了?”他忍不住问。
“三年了。”林秀娥淡淡地说,“我是本村人,高中毕业后就在这儿教书。”
“本村人?”陆亦明有些惊讶,“那你认识王老五很久了?”
林秀娥的眼神黯淡下来:“嗯,从小一起长大的。”她似乎不愿多谈这个话题,快速包扎好伤口,站起身来说:“好了,这几天别沾水。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接下来的日子,陆亦明格外小心谨慎。他白天认真教书,晚上就待在宿舍里很少外出。王老五果然没有再来找麻烦,但陆亦明能感觉到,总有人在暗中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杏花村小学规模很小,只有三个班级,两位老师。陆亦明负责高年级的语文和算术,林秀娥负责低年级和音乐课。两人朝夕相处,渐渐熟悉起来。
陆亦明发现林秀娥不仅书教得好,对孩子们也格外耐心。有些孩子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就自己掏钱买来送给他们;有孩子生病不能来上课,她晚上就去家里补课。
一天放学后,陆亦明看见林秀娥独自坐在教室里缝补一件破旧的小棉袄,那专注的神情让他不禁驻足。
“这是哪个孩子的?”他走进教室问道。
林秀娥抬起头,笑了笑:“小石头的。他爹妈都不在了,跟着奶奶过活。眼看天要冷了,衣服还这么薄。”
陆亦明心中感动,在她对面坐下:“我帮你一起补吧。”
林秀娥惊讶地看着他:“陆老师还会这个?”
陆亦明不好意思地笑笑:“家里以前穷,都是自己缝缝补补的。”
两人一边缝补衣服,一边闲聊。陆亦明讲起北京的见闻,林秀娥听得入神,眼中闪着向往的光。
“真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她轻声说,“听说特别宏伟。”
“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陆亦明脱口而出,随即觉得这话太过唐突,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林秀娥的脸微微泛红,却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就在这时,教室门突然被推开。王老五站在门口,冷眼看着两人亲密的样子,脸上露出讥讽的笑。
“哟,陆老师真是好兴致,这么快就和我们林老师好上了?”他阴阳怪气地说。
林秀娥立刻站起身,正色道:“王大哥,请不要胡说。我和陆老师是在给学生补衣服。”
王老五哼了一声,大步走进来,一把抓起桌上的小棉袄看了看,又扔回桌上。
“秀娥,别怪我没提醒你。”他盯着林秀娥,语气中带着威胁,“有些人表面看着光鲜,背地里不知安的什么心。你可别被骗了。”
说罢,他又冷冷地瞥了陆亦明一眼,转身摔门而去。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林秀娥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秀娥,他...”陆亦明欲言又止。
“没事。”林秀娥勉强笑笑,“他就是那样的人。天色不早了,陆老师回去休息吧。”
陆亦明知道她心中有事,但也不便多问,只好告辞离开。
那晚,陆亦明辗转难眠。他想起王老五看林秀娥的眼神,那不像是普通的乡邻之情,倒像是某种占有欲。而林秀娥的反应也很奇怪,似乎对王老五既有畏惧,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
月光从窗纸的破洞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亦明从口袋里掏出那枚蝴蝶发卡,在月光下端详。银质的翅膀上精细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随时会振翅飞走。
他突然很想知道,这枚发卡对林秀娥来说,有着怎样的故事。
第七章 往事如烟
第二天一早,陆亦明找到机会,将发卡还给了林秀娥。
“那晚你掉在路边的。”他解释道,“一直想找机会还给你。”
林秀娥接过发卡,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她轻轻摩挲着发卡上的纹路,良久不语。
“这发卡很别致。”陆亦明试探着说,“是重要的人送的吗?”
林秀娥抬起头,眼中似有泪光闪烁:“是我娘的遗物。”她顿了顿,似乎在下定决心,“陆老师,你想听听我的故事吗?”
两人坐在教室后的石阶上,林秀娥缓缓道来:“我爹原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在我十岁那年病逝了。娘一个人拉扯我长大,日子过得很艰难。这枚发卡是爹送给娘的定情信物,娘临终前交给了我。”
“那王老五...”陆亦明忍不住问。
林秀娥苦笑一下:“我和王老五确实是一起长大的。他小时候不像现在这样,那时虽然调皮,但心地不坏。他爹和我爹是好友,曾经开玩笑说要结亲家。”
她叹了口气,继续道:“后来我爹去世,王老五的爹娘也相继离世。他大哥王建国当了村支书,他就渐渐变了。特别是三年前,他媳妇难产去世后,他就更加暴躁易怒。”
“他是不是...”陆亦明欲言又止。
林秀娥点点头:“他确实有过那意思。但我告诉他,我只把他当哥哥。为此他很不高兴,觉得我看不上他。”她无奈地笑笑,“其实我只是不想像其他女人一样,早早嫁人生子,一辈子困在这个小村子里。我想像我爹一样,当一名好老师,让孩子们有书读,有出路。”
陆亦明心中震撼,对眼前的女子肃然起敬。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志向和坚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秀娥,你很了不起。”他由衷地说。
林秀娥脸一红,低下头:“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只是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村里像我这么大的姑娘都出嫁了,就我还守着这所学校。王大哥一直想把这所学校合并到邻村去,说我一个姑娘家不该独自撑着一所学校。”
陆亦明心中一紧:“那怎么行!”
“所以我一直硬撑着。”林秀娥抬起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来读书,我就要把这所学校办下去。”
正说着,忽然看见几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过,嘴里喊着:“不好了!出事了!”
陆亦明和林秀娥对视一眼,都感到不妙。他们站起身,拉住一个跑过的村民问道:“出什么事了?”
那村民气喘吁吁地说:“王老五带人去县城,说是抓到了那个跑掉的丫头!正往回赶呢!”
陆亦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险些站立不稳。林秀娥赶紧扶住他,脸色也变得惨白。
小芸竟然被抓住了!这意味着什么,两人心知肚明。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