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殇
秋天,绿色的田野就像是一片漂浮在眼前的青纱帐,在清风中翩翩起舞,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甜甜的味道,使我这个刚刚从城里归来者顿时享受到了一场视角与胃角的盛宴。啊!太美了!几十年的城市生活,使我受够了城里污浊的空气,也很少见到蓝天白云的踪影,更感受不到乡情的温馨。于是,在村干部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就有了赖以栖身的寒舍和眼前这一片清幽幽的玉米。
玉米地不到两三分大,以往多种点蔬菜,聊以解忧,也使我们慵懒的身心有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一次回城,与家人闲聊时,听到我们在老家种菜的情景,年仅8岁的孙女突然拉着奶奶的手,奶声奶气地说:“奶奶,我要吃甜玉米!”儿子在一旁也插嘴道:“再种点黏玉米,我最爱吃!”这些年来,对我们来说,孙女的话就是“圣旨”,既然他们爱吃,我们自然责无旁贷,忙不迭地应承下来,就差写一份保证书了。
孙女的脸上写满了欢乐,还不忘在奶奶的脸上亲了一口,乐得奶奶就像拾到了一块金元宝。
领“旨”回朝(家),我和老伴马上忙了起来,尤其是老伴,就连晚上做梦都在给孙女种玉米,一会儿说是在网上买种子,一会儿又觉得网上真假难辨,怕误事。虽说她几十年前下过乡,当过知青,种过地,但那毕竟是多年前的事了。而我虽出身农家,但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种地可以说是外行。
天无绝人之路,我的一个本家嫂子是个热心人,住的离我们很近,一有空就过来帮忙,嘴里一边说着,一边就脚手不闲地干开了。我这个外行也只能翻翻地,出点蛮力。虽已逾古稀,但一想到能让孙女吃到可心的甜玉米,心里比啥都甜。
苦心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撒下的种子在地里忍不住寂寞,悄悄地露出了可爱的幼芽,嫩嫩的,萌萌的,胖嘟嘟的,用她那特异的视角,默默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株,两株,你追我赶,纷纷在肥沃的土地上争奇斗艳,一展风姿,那淡绿色的容颜,整整齐齐地聚集在一起,多像一排排一列列威武的士兵。瞧着这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幼苗,我和老伴心都要醉了。
没有想到,多年不遇的大旱,在甲子年不管不顾地来了。幼苗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个个低下了高傲的头儿,甚至,绿油油的叶子也不由自主地拧在一起,像一缕缕参差不齐的麻绳。“该浇水了!”邻居提醒说。我那热心的嫂子也跑来帮忙。一股股清凉凉的水顺着长长的管道,注入到干渴的土地,犹如自天而降的救兵。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禾苗就张开那碧绿的双臂,在清风中手舞足蹈。啊!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干旱好像和人们打起了持久战,迫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浇水,与之抗争。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种的玉米在周围那片庄稼里,简直是鹤立鸡群。过路的村民看了,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色,“这城里人种地不比农村人差啊!”夸赞之余,不由叹道:“你们种地也真是不计成本啊!”言下之意,是说我们浇了那么多的水,有点得不偿失。我听了尴尬地一笑,是啊!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玉米长到一人多高的时候,玉米棒也像人胳膊一样粗,头上顶着樱子,剥开一看,已经有了饱满的颗粒,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当我们正暗自庆幸的时候,一场祸端在夜幕的掩盖下悄悄地来临了。
一天,刚从咸阳回来,老伴习惯性地到地里查看。突然,惊叫声从绿色的地里传来。“快来!有情况,”老伴的声音都变调了,像是看到了恶魔一样。我倒觉得奇怪,大白天还有什么可怕的,不过从她惊恐的声音判断,怕是遇上了怪事,立马跑上前去。眼前的一幕也让我惊呆了:几株好端端的玉米倒在地里,根部像是让什么东西折断,玉米棒已被开膛破肚,只剩下苍白的玉米芯。小时候,我曾听说过獾糟蹋玉米的事,从眼前的情况判断,一定是獾所为。于是,一场与獾争夺胜利果实的战斗在我家门前的玉米地里打响了。
到底是做贼心虚,獾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作案,于是乎,我拖着疲劳的身躯,从晚上十点开始,几乎每隔一小时把铁盆子用木棍猛敲一阵,几天后,发现獾还时不时地光顾,铁盆子却敲烂了。也许说狡猾的獾和我打了个时间差。一天邻居不解地问:“你家晚上做啥法事呢?”我听了不好意思地解释一通,深感不安,咱只知道吓唬獾,却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似有扰民之嫌。
此路不通,便买了好多彩带,把菜园围了一圈,还扎了几个假人,想以假乱真来迷惑獾,让其望而生畏。我想,獾生性胆小,怕人怕光,如果在门前装个灯,晚上灯光直射菜地,恐怕它就没有那个胆了。于是说干就干,立即请人装了一个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亮如白昼,同时与彩带交相辉映,不亚于玩了一回“空城计”。听说獾对气味十分敏感,便在地畔移栽了好多薄荷,洒了一圈刺鼻的药粉。不知是哪一项措施起了作用,好长时间,再也没有獾的踪迹,也没有玉米被肆意糟蹋的痕迹。
不久,黏玉米成熟了,可甜玉米还有些嫩,于是我们请人收割了黏玉米,仅留下甜玉米以待成熟。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獾又猝不及防地杀了个回马枪,一夜之间,成片的玉米又一次倒在了獾的魔掌之下,真是防不胜防啊!一气之下,我们便抢收了剩下还不很成熟的玉米,在与獾的决斗中败下阵来,草草收兵。
其实之前,老伴还在晚上十一点看到獾一闪而过的身影,顿时惊恐万状,不知所惜。她说:“没有想到,它竟然还很漂亮,黑灰色的皮毛,拖着长长的尾巴,一跃而过,像一道黑色的闪电,一眨眼就不见了。”我说:“如果不是饿急了,它大概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糟蹋庄稼。”在我们村子西边,有一道蜿蜒数里的深沟,与乾陵脚下的黄巢沟相连,沟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估计就是獾的藏身之处。
当我们被獾折磨得十分狼狈时,有人建议用铁夹捕捉后吃肉,还说獾油是治疗烫伤的良药。我想,那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上网一搜,獾还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由暗暗吃惊。一次,我们把与獾斗智斗勇的情形讲给孙女听,没有想到她说:“那就让它吃吧!它一定饿了。”奶奶说:“它吃了你吃什么?”“那我就不吃了!”这孩子从小就心底善良,她的善举,令我们吃惊,同时在心里给她点了个大大的赞!
作者:刘正义,祖籍陕西乾县,退休干部,咸阳市作协会员,秦都作协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