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金线荷花》
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
王德埙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金线荷花图》是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张大千所作。张大千爱荷,是著名的“荷痴”。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养满荷花。其中,《金线荷花图》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关于《金线荷花图》的具体尺寸,有说法认为是143x64厘米,也有说法提及其他尺寸,以本品尺寸为准,即105公分X49.5公分。
画芯幅度:105公分X49.5公分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目前该馆已转运至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
由达德大学美术学院袁院长首倡,杜校长批示,达德大学各分院的院长认真讨论后一致表示要建立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确真、确值,全心全意为中国民藏人精品服务的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对于在创办之初给以有力合作与帮助的朋友和团体,本处自当铭记在心。
一、关于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会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俾斯麦
俾斯麦的这句话也被倭寇奉为至理名言。以此观之,则中国或将不幸亡国,语言已失,文化不再,所谓民族复兴从何谈起?中华民国教育部知道倭寇“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于是紧急行动起来,保护文物。
《宋史·岳飞传》云“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武臣既不惜死,抗战时期中国文臣又当如何?
同样的作出了可歌可泣的重要贡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名言。要实现这个理想,要对抗倭寇的文化灭绝就要保存文献,抗日时期万里保护文献到大后方的事例比比皆是。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会”以国家的力量抢运重要文献至后方,为文化的存亡继绝做准备。
这批文物始终密存公藏,未流落于民间。因此对这批文物进行过研究讨论的仅见有冯贺军《故宫博物院文物号签与文物点查》一文,其“教育部南京区清点接收封存文物委员会号签与接收存放南京文物”条云“教育部南京区清点接收封存文物委员会号签。钤盖'教育部南京区清点接收封存文物委员会之章’印及'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黑体印刷字。其编号除了'东’代表东方中学,'珠’代表珠江路地质调查所,'北’代表北极阁等存放地点外,其他则以'清点接收封存文物委员会’为编号代码,与此一起使的还有'留京文物清点号签’,此号签只标注千字文编号与存沪箱号。”
唯事有例外,此本《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丛刊(第二卷)》居然是“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 “员”字号文物。惊诧之余,不免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写在2021年读书日
昵称46496098 2021-10-11 | 164阅读 | 1转)
这批文物虽然号称始终密存公藏,但仍然有流落于民间者。本品便是一例。
当然,为了收藏这份珍贵文物,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已故的老一辈收藏家王国石先生甚至不惜重金获取。因此,我们在抗战八十周年的今天,仍然能够看到当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专家们为保护国粹付出辛劳的物证。
为了让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继续深入研究,本文特提供另外一则材料如下:
1945年,日军战败,这批特藏舆图经由前“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会”查点收回,移存金陵大学。今日所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古地图图背所贴之钤有“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会”字样方章横签,便是当年的点查号,“宁图”号“会B138”。
1949年,存放南京的“北平图书馆”舆图部特藏(含图画类典藏,共装成18箱),原计划迁回北平,后因局势动荡,委托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以下简称“中博”)杭立武,同“中博”文物一同运送至台,最初存放在台中北沟联馆处的“中博”库房。1955年,移交前“中央图书馆”(以下简称“央图”)代管,改归“央图”库房。1968年,寄存台北故宫博物院,17年后(1984—1985年间),进一步拨交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宁图”之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统一编号为“平图021510”(卢雪燕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浙江宁波府属地理舆图》绘制时间考。原创 卢雪燕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3年07月07日 15:38 陕西)。
二、关于张大千的《金线荷花》

张大千在《金线荷花图》中运用了独特的描金手法,将荷花的花瓣以金线勾勒,使得荷花在墨绿荷叶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夺目。这种技法不仅展现了张大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画中的荷叶以大写意的泼墨手法表现,豪放而自如;荷花则以工笔重彩绘制,并以金线勾勒,形成了淡雅与艳丽并存的独特效果。这种技法上的创新,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画中的朱荷与墨绿荷叶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既体现了荷花的娇艳欲滴,又展现了荷叶的沉稳大气。张大千巧妙地运用色彩搭配,使得整幅作品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此画作为张大千艺术生涯中的精品之作,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绘画的史册上。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原来是古印度传说的一个广大范围的世界的名称。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一称三千大千世界或三千世界。佛教沿用其说,以三千大千世界为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工作人员、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