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迪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向大地,城市还在沉睡中缓缓苏醒,唐大志便已踏上了前往单位的路途。上午上班前,他总是如往常一样,在七点半之前就匆匆赶到仓储部仓库的办公室。
每天,他都是第一个抵达这里的人。一进办公室,他便熟练地拿起清洁工具,有条不紊地打扫地面,将每一个角落的灰尘都清理得干干净净。随后,他认真地擦拭桌椅,让办公环境焕然一新。接着,他拎起开水瓶,去打来两壶热气腾腾的开水,为师傅们到岗后泡茶做好准备。
完成这些常规工作后,唐大志便跟着师傅们一同走进库房。库房里,各式各样的汽车配件琳琅满目,对于初来乍到的他而言,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陌生的配件名称,如同神秘的密码,让他既好奇又有些尴尬。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这种窘境,好学的唐大志只要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仓库里跑。一天不进去看几回,他的心里就像缺了点什么,总是隐隐不安,仿佛有件重要的事没做完。起初,有师傅带着时,他总是紧紧跟在后面,全神贯注地聆听师傅们的讲解,用心汲取每一个知识点。当师傅不在身边时,他就按照师傅以前传授的方法,一件一件地整理配件,努力记住它们的名称和特性。遇到能自己动手摆放的配件,他便悄悄摸索,从不轻易麻烦别人。等师傅们进来时,常常能看到他正轻手轻脚、认真专注地清点着配件。
有些配件名称复杂难记,他就在脑海里反复默念,直到牢牢记住;对于摆放难度较大的配件,他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清先后顺序后,再按照事先想好的方法进行清理和布置。然而,即便如此努力,还是有些配件让他束手无策。在反复琢磨、摆弄,却始终无法放整齐的情况下,他才会红着脸跑过去,诚恳地请师傅手把手地教他,并以这种谦逊的态度向同事们学习。
刚到单位时,见识尚浅的唐大志因为连配件名称都叫不上来,闹了不少笑话。家里常用的农具锄头、犁、耙等在这里一件也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满仓库的汽车机械配件。初次见到这些“新朋友”,唐大志一脸茫然。
有一次,柳师傅顺手拿起一个装着钢球的圆圆铁圈,笑着问他:“小唐,你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吗?”唐大志自信满满地回答:“这个东西不就是叫铁盘盘,或者叫铁圈圈嘛。”
“嘿嘿嘿,你看见它是圆圆的,就叫圆盘?”柳师傅忍不住大笑起来。
“嗯。”唐大志认真地点点头。
“那如果它是扁的呢,会不会叫它铁扁扁?”师傅反问道,“你再仔细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唐大志老老实实地回答。
“这个圆盘盘叫轴承,在汽车和工业机械中经常会用到,作用可大着呢。”经过师傅的讲解,唐大志才恍然大悟。后来,在了解其他配件的过程中,他查阅资料,虚心向几位师傅请教,渐渐地,对各种配件的名称都了如指掌,类似的笑话也再也没有发生过。
记住配件名称只是仓库工作的冰山一角,搬运腾挪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唐大志总是用自己的努力,不辞辛劳地搬运各种物品。当他看到李、刘、吴几位师傅搬运笨重的商品时,会立刻上前搭把手,使出自己的浑身力气,减轻师傅们的负担。等仓库里的东西搬得差不多了,他还会帮着师傅做好配件数量的登记工作。
配件记数是仓库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比记名称和搬运更为复杂,更需要动脑筋。清点配件时,既不能虚报数量,也不能漏报、瞒报,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时,记着记着,后面的数据就把前面的给忘了;有时,在抄写配件名称时,还会丢三落四,容易把大小不一、相类似的配件混淆登记在一起,给仓库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唐大志不断进行强化训练。他像读书时一样,用心记住师傅们报出来的数据,在脑海里反复默念好几遍,直到能准确无误地登上账簿为止。周末,当别人都在休息时,他还会一个人来到仓库,反复拿捏那些不熟悉的配件,将大小不同、容易混淆的配件一件件分开,仔细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没过多久,唐大志就对库房里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他不仅能随口说出配件的名称和摆放位置,还能准确说出大件、小件的具体数量。事物总是在反复的摸索中逐渐变得熟悉,唐大志也从最初的完全不了解,到现在能够熟练掌握汽车配件的基本情况。手里摸索的时间长了,那些配件就像一个个亲密的伙伴,随时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而配件的形状也如同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呈现。
当同事们还想看他笑话,问一些关于配件的问题时,他总能迅速而准确地回答出来。因为他的细心、耐心和用心,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有些同事还对个别配件的名称、型号不熟悉时,他已经将所有配件的信息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上。万事只怕认真,只要认真做事,就一定会有收获。此时的唐大志,靠着下苦功夫,已经从一个仓库的门外汉彻底变成了熟悉配件基本性能的内行。师傅们看到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进步,都暗暗地投来赞许的目光。唐大志也渐渐融入了仓储部这个温暖的工作圈子。
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唐大志还会主动去帮仓库保管员王钱辉小师傅核对仓库里的货物。他拿着记帐单,和小王师傅一起对账,仔细查看有无遗漏,以及是否需要增补部分商品,时常充当起仓库保管员记账的得力助手。当小王师傅拿着账单填写忙不过来时,他更是积极主动地上前帮忙。
小王师傅知道他喜欢做事,而且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每当看到唐大志来了,就会顺水推舟,把手上的一些事情交给他去做,自己则乐得轻松。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众多的配件组装而成。配件的种类繁多,有零件、部件、组合件和附件,最为常见的有车身、车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驾驶室、水箱、油箱、前梁、后梁等等。唐大志熟悉业务后,拿起账本,认认真真地一个一个进行清点、登记,将配件的数量、每一件货物的进出情况,都详细地记在单位的账单上。对于那些细小繁琐的工作,他从不嫌麻烦;对于需要出力用劲的地方,他也从不偷懒,始终脚踏实地地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大轮胎200个,中型轮胎80个,小车轮胎400个。大小车架160副、水箱、油箱各120个、发动机80台......”仓库里的刘、李、吴、柳师傅一边帮着清点,一边报出数目。小王师傅记了一会儿,就感到腰酸背痛,于是连忙找个借口说要去上厕所,把公司仓库里的库存记账本拿出来递到唐大志的手中,说道:“给,你来帮我好好记帐,一定不能出点差错。”说完,起身就走了。从厕所出来后,这位小王师傅在一旁装模作样地看着,名义上是监管,实则这里走走,那里瞧瞧,不一会儿就溜出去自顾自玩去了。而唐大志,依然专注地坐在那里,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账本。
职场群体,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他们只专注于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于分外之事,总是心怀顾虑,生怕做不好而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因此,每当有人向他们求助时,他们往往都选择拒绝。然而,唐大志却是个独特的存在,他不仅乐于助人,对待工作更是细致认真,力求避免给他人留下任何负面评价。
只见他数着、记着、搬着,一间大房子里的汽车配件在他的努力下,逐渐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当这间房子的配件基本被腾挪登记完毕时,唐大志已然对屋内配件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清理完一间,他又马不停蹄地与同事们投入到另一间房子的清理工作中。盘点、清理,这些看似琐碎繁杂的工作,他却丝毫没有厌倦之意,反而将每一项任务都视作自己分内之事,把配件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喜爱。
“小唐,快点过来!这里有只老鼠,你赶紧拿个扫把来把它打死。”做了一会儿事,小王师傅在另一侧的库房里大声呼喊着唐大志。说话间,他趴在桌上,歪着脑袋,用那双与众不同的斜眼睨视着唐大志,眼神中透着一丝戏谑。
“在哪里?老鼠在哪里呢?”唐大志听到呼喊,急忙捡起一个扫把,匆匆赶到小王师傅身边,举起扫把就要打。这时,王钱辉却露出两颗大门牙,一脸坏笑地说:“哈哈哈,刚刚只是逗你玩的,这里哪有什么老鼠啊。”在小王师傅眼中,唐大志不过是个容易被蒙骗、受欺负,适合拿来调侃的老实人。
“是的啰,我才刚把这里的卫生打扫一遍,根本没看到老鼠屎的迹象,怎么会突然冒出只老鼠来呢。”唐大志一本正经地纠正道。虽然他当时没有当场反驳小王师傅,揭穿这个骗人的把戏,但心里对小王师傅的敬重已大大降低,十分鄙视对方这种爱使小伎俩、玩弄他人的低劣恶作剧。
参加工作后,唐大志最大的收获便是实现了收支自由和生活独立。他早早立下志向,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成为单位里有所作为的青年。为了实现这个誓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努力:腿脚勤快,手脑并用,将这三者紧密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
只要师傅一喊他的名字,唐大志就会兴冲冲地跑过去帮忙,从不退缩、不讲条件,真正做到了既出勤又出力。即便被小王师傅喊去、骗去,他也总是有呼必应,从未让对方失望。他就像纺车上的小梭子,在师傅们中间快速而有效地穿梭,不停地在几个仓库之间忙碌。有时,只要师傅们一个暗示,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前去相助。
勤快不仅锻炼了唐大志的大脑思维能力,还提升了他的动手操作技能。按照仓库商品摆放的要求,他不停地搬运、挪动配件,将一件件配件布置得妥妥当当,从未喊过一声苦。这充分彰显了他良好的业务素养,也为他日后在工作中争创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手脚用不坏,反而能让大脑得到更好的开发。这一时期,唐大志在业务钻研和用脑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投入,成效也更为显著。他深知,纯粹的照搬照抄,人人都会,但这样做的结果最多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乖巧听话的摆设、一个毫无特色的复制品,而非一个有思想、能创新的人。
不照搬、要创新,这并非易事,必须用心去做。为了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将工作做得更加精细且有新意,他在师傅们的教导下,一边分析原样照做的好处,一边在脑海中不断回味、梳理,别出心裁地思考新的方法。他琢磨着怎样做才能让这些配件更好记,怎样摆放才能更方便日常取用。同时,他将配件按不同属性分类,在仓库里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作为记录工具。在这个宝贝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只有他自己能认得出的名称、数字等。一有空,他就把本子从衣兜里拿出来翻看,进一步加深记忆。
别人不愿做的脏活、累活、苦活,他心甘情愿地去做;别人懒得动手的时候,他愉快地接受任务并积极行动,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只要有工作,就全身心投入。他听过笨鸟先飞的故事,决心用十倍、百倍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过同事,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最佳业绩。
一个多月后,唐大志从对工作一无所知到逐渐熟悉,从最初仓库里单纯的卫生清洁员,成长为仓库搬运工。在全面了解仓库基本情况后,他又一步步成为对货物进出数量、配件价格等情况了如指掌的业务骨干。
同事们也因他的勤奋肯干、好学上进,逐渐摒弃了之前认为他拈轻怕重、爱耍小聪明的看法,放弃了最初见面时的冷漠态度。以前,那些说唐大志干活吊儿郎当、不愿卖力的闲话,也渐渐消失不见了。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