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记国耻
作者:曹干云
前尘勿忘跨国兵
南京炭墨待河清
日冦贼心从未灭
警钟万代重敲听
2025.9.1于鹏城
………………………………
附文武泰斗抗日英雄世纪顽童任兄剑老大作:
大阅兵在即
任剑
天下干戈又战争
图存焉可乞和平
山河寸寸皆先土
草木离离尽节旌
国恨家仇余苦难
汉奸夷谍待澄清
校场秋点雄师壮
应拜嫖姚将用兵
2025.9.1.于星城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阅兵铭国耻
(赖兴荣)
烽烟漫卷动干戈,
炭土血渍满寇倭。
英魂千古铭功业,
九州扬威壮山河。
2025.9.1,于瑶城
三首作品均以2025年抗战胜利纪念日为背景,形成“创伤-警示-复兴”的叙事链:
曹干云的“南京炭墨待河清”以未干的血墨喻历史伤痕,与赖兴荣“炭土血渍满寇倭”形成意象呼应,强调记忆的凝固性;任剑“山河寸寸皆先土”则拓展为国土的象征性收复,三首诗共同构成“从苦难到尊严”的精神图谱。
意象选择:曹诗“警钟”与赖诗“烽烟”均具听觉冲击力,而任诗“草木离离尽节旌”以植物拟人化,暗喻民族气节的生生不息。结构张力:任诗尾联“应拜嫖姚将用兵”以霍去病典故收束,与曹诗“跨国兵”的警醒形成刚柔互补,赖诗“九州扬威”则直抒豪情。
三首诗均指向“和平需以实力捍卫”的共识,如任剑“图存焉可乞和平”的诘问,对当下国际局势具有隐喻意义。当“鹏城”“星城”“瑶城”的笔墨汇聚,抗战记忆便超越了地域,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体铭刻。这三首诗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未来的战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