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听雨
伏案正挥毫,忽觉敲平仄。转首望窗有雨痕,水渍柔如墨。
移步入阳台,满目云烟色。闭眼倾听韵律声,混响真奇特。
卜算子·避雨
苏轼体
堤岸正闲行,水点侵衣领。随手拿来纸试擦,急雨浇头顶。
跑步入凉亭,檐下观时景。小草青青幽如玉,举首真坚挺。
鹧鸪天·蒲公英
春至温阳携草行,沟坡荒岗甚钟情。任君摘采品滋味,他日无言又重生。
迎烈日,立泥坑。不争荣宠弃功名。黄花散尽成棉絮,随意飘飞土扎营。
春日观树随笔
老榆无拘无束
白杨冲天抖擞
松苗循规蹈矩
绿柳温柔垂首
附,有关孙成老师的宣传材料,作者孙成贵
墨韵传情,艺暖人心——记书画艺术家孙成的公益传承之路
“笔落春生,墨挥意远”,在翰墨丹青的世界里,有一位艺术家始终践行着“以艺载道,以美润心”的初心。他就是诗词、书法俱佳的孙成老师。多年来,孙成老师走出书斋,带着对传统文化的赤诚,将书画艺术的种子播撒进社区、学校、医院、企业、部队与商城,以公益志愿之行,让中华优秀书画艺术“活”在寻常百姓身边。
孙成老师的书画作品,兼具诗词之韵与笔墨之魂。其书法或笔力遒劲如松,或婉转灵动似溪,一撇一捺间藏着传统文化的厚重;所作诗词亦贴合生活,或赞人间温情,或咏时代风貌,与书法相映成趣,自成一格。而这份“佳艺”,他从未束之高阁,反而主动化身“文化摆渡人”,把书画课堂搬到了最贴近大众的地方。
在社区活动中,他细心为老者或是孩子讲解书法临摹要领,在医院,他挥毫写下‘平安’‘康健’等暖心字句,赠给患者与医护,用笔墨传递慰藉与力量;在企业与商城,他现场创作励志书法,将文化气息融入职场与生活场景;走进部队,他更是以‘铁骨丹心’为主题创作作品,致敬军人的热血担当,让军营里添了几分墨韵豪情。
每一次公益活动中,孙成老师都毫无保留。他不设门槛,不论年龄,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看,他便耐心讲解、悉心指导。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于公益传艺,他总说:“书画是中华的根,我会写会画,就该让更多人看见它的好,让老祖宗的智慧能暖到人心坎里。”
如今,孙成老师的公益足迹已遍布多个场所,听过他课的居民、学生、官兵们,有的拿起了毛笔开始练字,有的爱上了传统诗词,更多人感受到了书画艺术带来的平和与力量。他用行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走进生活、滋养心灵的“清泉”。
墨香未尽,步履不停。孙成老师以笔为媒,以爱为桥,在公益传承的路上坚定前行。他的身影,是中华书画艺术“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他的善举,更让我们看见:当艺术与公益相遇,便能绽放出温暖人心的文化光芒。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