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广祥
(香港新闻出版社)
夫为文者,非固于一題一旨,盖随识见之深,或微调其趣,或转向明道,复塑新“文质及核心”,实属自然也。吾取本草之质、词牌之韵,业经出版《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闲把人生细思量》《文论所以然》《本草医人论事》及《彩雀吹潮》。《本草言而尚艺》于乙巳岁末付梓,越明年,《本草非非论》亦成,更拟耗时五载撰《本草无情对词典》。
吾初作,尚“私人言说”,抒一己情志,后悟文之要义,当嵌世道,融群心,遂以公序良俗自律,化私情为众德。凡此“经验直观”及“理性建构”之转向,实是为“载道”意识之觉醒。有本草对联为证,联曰:
本草非非论;
词牌恰恰观。
上联以本草为载体,明批判之论,“非非”者,审视辨析之态也。下联以词牌为依托,抒精准之见,“恰恰”者,妥帖精当之姿也。
“非非”(叠词/副词性,表“审视、批判”态度)对“恰恰”(叠词/副词性,表“精准、恰当”态度)。“论”(名词,指评论、论述)对“观”(名词,指看法、见解)
写作是承接过往“认知”及更新“觉悟”之收获,正如康德所曰:“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而是情感判断。”吾之制联,无倚仗介词衔接,而依托“非非”以解构,借“恰恰”以重组意境。从辩证法角度来看,“非非”不妄否,“恰恰”不盲肯,于对立中求统一,于限制中见张力。此番论述,既避情感宣泄之浮,又存理性反思之沉,使联语脱“形式之美”之囿,得“文化真味”之核。
盖文字本无固有之义,惟赋题材层级及定向作指引,方得新意。康德有云:“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其目的是对“我是谁”“我经历了什么”“我对世界有何认知”的梳理与确认。吾以本草、词牌为经纬,撰写逾千副本草及二百多副词牌对联,阐述理性主张。兹摘录些少与君交流。
本草对联:如反映香港打假
“无粉报春,炎凉小子/五加叶;八仙过海,假大红袍/三变花。”又如面对困境传递积极态度
“固活/列当/浮小麦;除辛/因预/挂金灯。”再如记海南自由贸易港
“雅州连/商陆,金角带/客阶。”端有针砭时弊意义。对联有平仄之拘、词性之束,然,将这些“限制性”文字转化为“理性反思”载体,使对联脱离文字游戏,继而成为反映社会,监督现实之角色。
词牌对联摘录:如贺海南建省:“菊花新,凤莺双舞寻红叶;菖蒲绿,鱼水同欢夺锦标。”又如反映东海岸风光:“仙源拾翠/於飞乐;锦帐留春/且坐吟。”再如赞美环境:“暗香疏影/燕归慢;明月穿窗/更漏长。”凡此种种,让“意境单一”标识升华为文学意象,再通过句断意连之“离”“合”手法,将“文人雅趣”转为“公共叙事”。
对联已非私人之言,欲要体现“语言是思想之载体,思想是语言之灵魂。”则须采用“问题导向”调整写作策略,使“理性反思”落地爲公义之基。学会“反思”,定能让普通观点大放异彩。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诚如本草对联所述:
光风/加德;
戴胜/叩仁。
从哲学视角观之,此联关系“实然与应然”价值观。“光风”“戴胜”属“实然”范畴,“加德”“叩仁”属“应然”范畴,这种“能指”到“所指”的升华,正是对联“载道”之哲学关键。人生苦短,但愿吾之写作计划如愿以偿。
写于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