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南方的雨季(扩写版)
梅雨是趁着夜色潜入小镇的。起初只是屋檐上几声零落的滴答,待到天明推窗,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已浸泡在灰蒙蒙的水汽里。镇子像块被反复拧搓的抹布,散发着河泥、腐木和栀子花混合的怪异气味。
陈江河蹲在河埠头最后一级石阶上,河水已经吞没了他的胶鞋。他能感觉到冰凉的河水正透过鞋帮的裂缝渗入,十个脚趾像泡发的蚕虫在胶鞋里不安地蠕动。三天了,雨没有停过一刻,运河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混黄的河水卷着树枝、稻草甚至死鸡死鸭,打着旋儿向东流去。
"要发大水了。"卖豆腐的老李头撑着破伞路过,竹篾伞骨突兀地支棱着,像具被剥皮的尸骸。他的豆腐担子一头挂着半块没卖完的豆腐,已经渗出了酸涩的馊味。
陈江河没搭话。他的目光越过漂浮着死鱼的河面,望向对岸那片灰蒙蒙的瓦房。其中最破败的那扇窗户后面,躺着发烧三天的小妹。药罐早已见底,母亲当掉最后一只银镯换来的药粉,只够在滚水里搅出些微不足道的苦涩味道。昨夜小妹又开始说胡话,一会儿喊冷一会儿喊热,母亲用浸了井水的毛巾敷在她额头上,那热气竟能把毛巾蒸出白雾。
雨更大了,砸在河面上绽开无数铜钱大的水花。对岸粮站的青砖小楼在雨幕中若隐若现,那是镇上最气派的建筑之一。陈江河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从粮站侧门闪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油纸包。是粮站会计家的哑巴女儿。
姑娘约莫十六七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两条麻花辫被雨水打湿,紧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她站在对岸的渡口张望,显然是在寻找已经停摆三天的渡船。她的绿胶鞋在泥泞里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像条挣扎的鱼。
陈江河认得她。镇上人都叫她"哑妹",其实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白兰,取自她母亲最爱的白兰花。但自从三年前她母亲投河自尽,她就再没开口说过话。粮站会计白老四很快续了弦,新媳妇带来两个半大小子,哑妹就成了家里多余的影子。
突然,哑妹做了一件让陈江河终生难忘的事——她褪下胶鞋,赤脚踏进翻涌的浊流!河水瞬间淹到她的小腿,然后是膝盖、腰际...她却把那个油纸包高高举过头顶。陈江河这才看清,油纸包上贴着一个鲜红的囍字,在灰暗的天地间灼灼燃烧。
"疯了吗!"陈江河腾地站起来,胶鞋里的水被挤压出咕咕的声响。他来不及多想,纵身跃入河中。
河水比想象中更冷更急。水草像无数只冰冷的手缠绕他的脚踝,浑浊的河水呛得他睁不开眼。他拼命向对岸游去,每一个动作都沉重得像在撕扯什么。终于,他抓住了哑妹的胳膊,那胳膊细得仿佛一折就断。
"放开!"哑妹挣扎着,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呜咽。这是陈江河第一次听见她的声音,嘶哑得不像个少女。
"不要命了?"陈江河吼道,试图夺过她手里的油纸包,"什么东西比命还重要?"
哑妹死死护着油纸包,泪水混着雨水从脸颊滑落。就在这时,一个浪头打来,两人同时没入水中。陈江河呛了口水,肺叶火辣辣地疼。混乱中,他感觉到哑妹的手紧紧抓住他的衣襟,仿佛他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他们挣扎着爬上岸时,都已经精疲力竭。哑妹瘫坐在泥泞中,剧烈地咳嗽着,却仍然紧紧抱着那个油纸包。陈江河注意到她别在衣襟上的一朵白兰花,在风雨中颤抖着,散发出诡异的香气。
"为什么..."陈江河喘着气问。
哑妹抬起头,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她张开干裂的嘴唇,几个破碎的音节从喉咙深处挤出来:
"救...救我..."
陈江河愣住了。镇上人都说白老四的哑巴女儿三年没开口了,可现在她不仅说话了,还说"救命"。
哑妹颤抖着打开油纸包,里面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粮食,而是一本厚厚的账本,封面上赫然盖着粮站的公章。账本最上面却奇怪地放着一枝干枯的白兰花,花瓣已经发黄卷曲。
"这是..."陈江河刚开口,就被对岸传来的呼喊声打断。
"江河!江河!快回来!小妹不行了!"母亲的声音隔着雨幕传来,带着绝望的哭腔。
陈江河心头一紧,再也顾不得哑妹和那本奇怪的账本。他转身就要往回跑,却被哑妹拉住了衣角。
她将那枝干枯的白兰花塞进他手里,眼神里有一种他读不懂的哀求和恐惧。
许多年后,在北方某个飘着煤屑的深夜,陈江河仍会突然从梦中惊醒。耳边回荡着1975年梅雨季的雨声,和那句石破天惊的"救救我"。还有手心仿佛还残留着那朵白兰花的触感,冰凉而脆弱,就像那个消失在雨幕中的哑巴姑娘。
而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这次不可思议的相遇,这朵神秘的白兰花,将会如何改变他们所有人的命运。河水还在上涨,雨还没有停,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一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