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文/胡 志 谦
扈彦修老师是我小学二年下学期和三年上学期的班主任,虽然时间过去七十二年了,但是我对扈老师年轻时的音容笑貌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他高高的个头,笔挺的身板,头发浓密而粗壮,那时的青年人理发流行偏分型,扈老师的头发短的一边总是立棱棱齐刷刷,象刷子一样整齐挺括乌黑发亮,让扈老师看起来总是精神抖擞风度翩翩。扈老师为人祥和,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说话声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让人感觉温馨亲切。人们都说“严师出高徒”可是在扈老师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严师的做派。扈老师虽然非常年轻,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沉稳的人,他走路时总是迈着四方步,抬腿落脚四平八稳,从來没有见过他走路时风风火火的样子,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吧!
一 扈老师教我给志愿军战土写尉问信
我上小学三年上学期的时候(春季入学),扈老师继续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还没有安排学习写信的知识,但是因为学校号召同学们给志愿军战士写信,高年级学生人人写,我们三年级还是初小,可以根据本人意愿自由决定。因为我是少年先锋队的中队长,所以必须代表我们中队给志愿军战士写一封信。当时,我还没有给谁写过信,所以对写信的格式、内容都不清楚。于是就去向扈老师请教,扈老师拿出纸和笔,象数学老师给学生们讲数学题一样,边讲边在纸上示范。扈老师先给我讲了内容的写作格式,又为我讲了怎样写信封,他又拿出一张白纸。折叠成像信封大小的长方形,在上面一步一步地做示范,讲要求。
扈老师讲完后怕我记不住,就把他给我做示范的草稿交给我带回家慢慢看。他又拿出一张从报纸上剪下的文章让我读,说是让我多了解一些志愿军在朝鲜打仗的情况。那篇文章就是至今全国人民还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记得我的信是写给一个叫扈大富的志愿军战士的,由于我得到了扈老师的指导,不仅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还在扈老师的引领下,去志愿军战土扈大富家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因为准备充分,我写的信受到学领导好评,还被当作优秀作品,让我重抄一份贴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展览。因为我们学校在平时拥军和给志愿军战士写信这两件事情上做得出色,我们学校受到了县教育局的通报表杨,扈老师也受到了团县委的嘉奖,我则被评为第七区(赵堡区)的优秀少先队队员。
二 扈老师带领学生给军烈属做好事
扈老师除了当班主任、教语文课,还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经常在少年队活动日(每个星期六下午)组织队员们到校外参加义务劳动。当时做得最多的是给军烈属打扫卫生、抬水、收麦收秋,对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还会帮助拾柴火。扈老师把全校的少先队员集合在一起,按年令体力分成10个小组,每组五六个人,在组长带领下,到军烈属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那个时代加入少先队是有条件限制的,可不象现在全体小学生初中生都是少年队员。加入少先队也和入团入党一样,需要自己先写申请书层层审批的,那样的少先队员才有先进性。所以,队员的人数有限,全校近三百名学生中,才有50几个少先队员。我们参加劳动,如果遇到的是农活,比如割麦摘棉花收花生这些农活,扈老师会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的方法,让所有的队员一齐上阵。比如收麦子就按排大点的学生割麦运麦,小点的学生拾麦;如果是出花生,就让大学生盘(挖)学生择(摘);那时候的农民还是单干,一般的地块都是二三亩大小,几十个人一起干,不到半天就干完了。那些军烈属们都会热情地熬两桶竹叶麦杆茶放在地头树阴下,让同学们解渴消暑,有家庭条件稍好的还会在茶里放点糖精。如果是在冬春月农闲时候,我们的队日活动大都是帮助军烈属打扫卫生、抬水、拾柴火。
三 扈老师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扈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习好的要帮助学习差的,学习用品铅笔橡皮小刀要互相借用。为此扈老师还为我们编排了一个小话剧让同学们自己表演,用以教育自私小气的同学。剧情大意是:有个小学生家庭条件好,学习用品啥都不缺,但是人很小气狭隘,仗着自己啥都不缺,从來不肯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其他同学用。有一次参加考试,他忘了带橡皮,遇到写错的题干急无法改正,急得哭出了声,被同桌发现后,人家就主动把自已的橡皮一分为二,一半让给他用,从此他改掉了自私小气的毛病,学会了主动帮助别人,和全班同学都成为朋友。在扈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全班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风气渐渐浓厚。扈老师还在黑板旁边划出一块地方,专门表扬帮助他人做好事的同学,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但是我们班做好事、助人为乐已经蔚然成风。
扈老师为人善良,同情困难学生,我们班有个同学叫任水令,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苦还可以忍耐,但是地农活不能等待。有一次任水令请假给花生地除草,扈老师经常做家访知道他家情况,准其回家但又告诉任水令,回去跟你奶奶说别叫她着急。等到星期日那天扈老师就动员全班同学去帮助他家拔草,半天时间就把他家二块花生地里的野草全拔完了。后来还帮他家掰过一次玉米,几十年后我与同学见面他还提起此事,对扈老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四 少先队活动日学习志愿军夺取阵地
一个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星期六下午,又到了少先队的活动日,扈老师就组织我们做军事演习,学习志愿军在朝鲜打仗,寓教于乐,借以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扈老师事前就给我们进行了布置,让男生女生都想办法找來皮带系在腰间,还让每个同学都用柳条或者野草编了防空帽戴在头上。又让同学们用旧报纸把草木灰包成一包包的装在书包里,充当手榴弹。女生可以不带灰包,但是需要带点棉絮布条充当药棉纱布。扈老师把我们分作两泼,一泼人把红领巾绑在左臂上代表志愿军,一泼人把白手巾拴在左臂上代表敌军。并要求灰包只能向对方无人的地方扔,千万别向人身上扔。演习在董王庄村西二里外的老和尚沟进行,老和尚沟的上边有一个小山丘,被当作两军攻守的阵地,扈老师说那叫“101高地”。先是敌军防守,志愿军进攻。守敌被志愿军打败退下山,后来是志愿军防守,敌军进攻,但是敌军还没有攻下,志愿军来了援军,两部分志愿军同时发起反冲锋,把敌军打爬投降,演习结束。
五,师生告别
那个学期快结束时扈老师就被调走了,听说是调到城小(即宜阳县城关镇完小)当校长了。扈老师走的时候同学们都舍不得他走,不愿意跟扈老师分开。几十个同学把扈老师围得紧紧的,离老师近的同学,有人拉住扈老师的衣服,有人拉住扈老师的胳膊,个子低的同学就抱着扈老师的腿,还有的拉住扈老师背的包袱,同学们哭声一片,扈老师自己也哭了。他哽咽着说:“我还会回来看大家的。我走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团结互助,人人都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这时学校的贾校长也来帮助扈老师,劝同学们放手、放行,同学们在无奈中与扈老师依依惜别。
扈老师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印象中扈老师曾经趁回老家办事之机,两次回到董王庄小学看望我们,第一次他送给每个同一个精美的作文本,封面有画,有写校名、班级、姓名的红字红杠。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到的正规作业本,我们平时用的作业本都是用毛边纸自己订的本子。第二次是送给每个同学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这些事儿虽然已经过去72年了,但是如今想起来还是十分的感动。
我常常想我这一生的成长、进步都是老师们教导影响的结果。杨素芝老师(小一班主任)的爱生如子,扈彦修老师的善良怜贫(二、三年级班主任),李发祥老师的乐观向上(五年级班主任),李民欣老师的忍辱负重责任担当(六年级班主任),不仅在塑造我的灵魂中有深深的影响,对我的实际工作也起着示范作用,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时常会摸仿甚至照搬他们的做法。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所有教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