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韵
为践行"文化兴市"战略,探访"太行泉城"的山水秘境,七月流火时节,信都区作协一行慕名前往国家4A级景区邢台大峡谷采风。景区刘总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近年建设成果,随后亲自驱车引领我们进山。观光车沿着蟠龙般的盘山公路蜿蜒入谷,换乘小交通行驶在太行天路上,15.6公里的行程恍若在流动的水墨长卷中穿行。车窗外,刀削斧劈的峰谷棱角峥嵘,万仞绝壁直指苍穹,赭红色的岩石肌理在烈日下泛着青铜般的光泽;山间绿树蓊郁,层叠的绿意从山麓漫涌至云端,仿佛被打翻的翡翠颜料罐倾洒其上。偶见银练般的飞瀑自百米悬崖跌落,碎玉崩珠的水花裹挟着清凉扑面而来,涧水在深谷中跌宕出清越的琴韵,时而如环佩相击,时而似洞箫低吟,为幽寂的峡谷平添几分灵动。
行至海拔1700余米的最高峰观景台,凭栏远眺,方悟"会当凌绝顶"的真意。脚下群峰如苍龙蛰伏,层峦叠嶂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仿佛随时会乘云归去。山风裹挟着草木的芬芳与松涛的私语扑面而来,涤尽尘世喧嚣。此处与山西和顺毗邻,目光越过黛色山脊,仿佛能触摸到邻省的烟火气息,这种遥远的人间况味与眼前的旷世奇景交织,产生出奇妙的审美张力。顺道探访山坳里的南天池村,石屋错落如棋局,青瓦上生长着岁月的青苔,偶见炊烟袅袅升起,在山间勾勒出婉约的曲线。时光在此处仿佛放慢了脚步,连空气都浸润着陶渊明笔下的隐逸气息,令人顿生"久在樊笼里"的感慨。
下山之路从太行云梯开始,175米的垂直落差带来云端坠落的奇妙体验。轿厢外的景色如走马灯般变幻,赭红的峭壁、墨绿的丛林、幽蓝的深谷转瞬即逝。出得云梯,沿悬空栈道徐行,便跌入了大峡谷的魂魄深处。
燕尾峡·一线天堪称鬼斧神工。两侧绝壁如被雷神之斧劈开,最窄处仅容单人侧身。仰头望去,天际被切割成一道银线,恍若被仙人用金梭划破的蓝缎。阳光斜斜穿过岩隙,在石阶上织就流动的光斑,岩壁上的藤蔓或如绿瀑飞泻,或似虬龙盘曲。行至险要处,需手脚并用方能前行,岩壁渗出的水珠沁凉透骨,恍若饮下夏日的冰醴。待转出峡口,豁然开朗的天地间山风猎猎作响,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然。
龙吟峡则是水的史诗。未至峡谷先闻其声,初如闷雷滚过天际,渐近渐强,终成万马奔腾之势。峡谷内溪流跌宕,时而汇聚成翡翠般的深潭,倒映着两岸赤壁丹崖;时而在乱石间奔涌咆哮,溅起千堆雪浪。溪畔奇石林立,或如虎踞龙盘,或似灵猴探水,与湍湍清流相映成趣。沿溪而行,脚下青苔湿滑如绸,耳畔涛声轰鸣如雷,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行在"清泉石上流"的诗境,还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画境。
途中邂逅黄巢寨遗迹,残垣断壁间生长着倔强的山桃,斑驳的石墙上还留着岁月的刀痕。太行小院隐于林间,柴门半掩处探出几枝野蔷薇,石桌上的粗陶茶碗尚留着山客的余温。至于绿野仙踪、童话世界等景点,藤蔓织就碧色穹顶,蕨类铺成绒毯,古木参天如绿色教堂,苔痕在岩石上绣出神秘图腾,细碎的光斑自叶隙洒落,恍若误入爱丽丝的奇幻仙境。
这趟大峡谷之旅,仿佛将太行山的魂魄注入了血脉。峰的巍峨、谷的深邃、水的灵秀、林的幽寂,共同谱写出震撼人心的山水交响乐。当午后的阳光浸染群山时,回望那抹镀金的山色,竟有种与千年时空对话的错觉——邢台大峡谷,这个藏在太行褶皱里的秘境,正以它的雄奇与婉约,诠释着"醉美"二字的终极含义。
作者简介:张清亮,笔名秋韵,河北邢台市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副秘书长,河北名人文学院院士,河北广播电视报特约记者、编辑,邢台市文学学会副主席、秘书长。作品散见《鸭绿江》《青年文学家》《奔流》《西部散文选刊》《文学时代》《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