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证道》 ——星穹之下,皆是江湖
我曾在古籍残卷中窥见一行偈语:「星槎贯斗牛,剑气冲霄汉。」当时只道是前人狂想,而今方知,那是跨越光年的守誓。
这部书写的不仅是刀光剑影,更是文明存续的寓言。当地球在星图中只是渺渺一光点,侠之大者,便要守住这粒微尘里的万家灯火。
凌北辰在泰山上引动星辰时,我忽然想起少年时在故乡看到的银河——那些如今被光雾遮蔽的星光,原来真的可以照进每个人的胸膛。
谨以七律题记:
璇玑光转辟鸿蒙, 天枢剑出破长空。 万里星河皆故道, 千秋侠气此心同。
星尘不灭,江湖永续。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都在续写这部长卷。
——丁未年冬夜 观星台上
——
第一章 寒江孤影
朔风如刀,卷起千堆雪。 江北的官道在暮冬的黄昏里显得格外萧索,枯草在风中瑟瑟发抖,远处几株老树歪斜着身子,枝桠如鬼爪般伸向灰蒙蒙的天空。 蹄声得得,由远及近。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个青衫书生,踏着残雪缓缓行来。书生约莫二十出头,眉目清朗,腰间悬着一柄三尺青锋,剑鞘已然磨得发亮,却擦拭得干干净净。马背上还挂着个书笈,随着马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书卷碰撞的窸窣声。
这般打扮,倒像个赴京赶考的士子。只是那双眼睛太过明亮,偶尔抬眼时,眸光如电,不似寻常读书人。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风里忽然带来一丝血腥气。书生勒住马,凝神静听。道旁林中惊起数只寒鸦,扑棱着翅膀投入暮色。他轻轻拍了拍老马的脖颈,那马竟通人性地停下脚步,不安地踏着蹄子。
十余黑衣劲骑自岔路旋风般卷来,马蹄踏碎薄冰,溅起雪泥。当先一人面覆黑巾,暴喝如雷:“凌霄阁余孽,留下命来!”
马鞭破空,发出刺耳的呼啸。书生却不慌不忙,袖中滑出三枚铜钱,指尖轻弹。但闻嗤嗤破风声,三名黑衣人应声落马,皆是眉心一点红痕。余众大骇,纷纷拔刀,雪亮的刀光映着残阳如血。
书生长剑已然出鞘,剑光如匹练横空。他身形飘忽,在刀光剑影中穿梭,每一次剑尖颤动,必有一人倒地。剑法奇诡,不似中原路数,倒带着几分海外孤岛的飘渺意境。
不过片刻,道上只余书生独立,衣袂飘飘不染半点猩红。他俯身揭开一具尸首的面罩,面色骤变:“连云寨的十三太保?怎会在此...”
正自语间,忽闻道旁枯草丛中传来细微呻吟。书生警惕近前,却见个浑身是血的汉子紧握半截断枪,胸口一道刀伤深可见骨,鲜血仍在汩汩外涌。
“兄台...”书生刚俯身,那汉子猛然睁眼,死死攥住他手腕:“匣...璇玑匣...交给...”话未说完,气绝身亡,五指仍如铁钳般紧扣。
书生掰开死者手指,见掌心藏着枚玄铁令牌,上刻北斗七星,天枢星位嵌着粒朱砂,在暮色中泛着幽光。他眉头深锁,望向苍茫暮色:“江湖风波,终究避不过了。”
忽有马蹄声自远而近,书生闪身隐入道旁古槐之后。但见三骑踏月而来,当先是个白裘少女,云鬓微乱,玉颜含霜,腰间佩剑镶着七颗明珠,排列恰似北斗。
“搜!方才明明听见打斗声!”少女声音清冷,身后两名壮汉应声下马。忽然少女惊噫一声,已看见地上尸首:“是连云寨的人...还有七杀堂的...”
话音未落,破空声骤起,十数支弩箭自林间射出!两名壮汉拔刀格挡,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少女袖中飞出流云袖,如白练舞空,卷落疾箭。暗中却突现一道黑影,鬼魅般掠至少女身后,掌风凌厉似刀,直取后心。
电光石火间,书生指尖铜钱再弹,正中黑影腕脉。黑衣人闷哼退步,少女趁势回身,流云袖如白蟒出洞,瞬间缠上来人脖颈。
“留活口!”书生急呼却已迟矣,但闻颈骨碎裂声,黑衣人软软倒地。
少女这时才看清槐树后的书生,俏脸顿生戒备:“阁下是?”话音未落,忽见书生手中玄铁令牌,美目陡然睁大:“天枢令?!你从哪里得来的?”
第二章 璇玑初现
月色如水,浸着少女惊疑不定的面容。远处传来几声狼嚎,更添夜色凄清。
书生缓步走出树影,将令牌摊在掌心:“姑娘认得此物?”
少女却不答,流云袖微振,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你从何处得来?”声调已然透出寒意。两名壮汉左右围上,刀锋映着冷月,散发出森森杀气。
书生方要开口,忽闻夜枭啼声自东南传来,三长两短,甚是奇特。少女面色微变:“速退!七杀堂的追兵到了!”竟不由分说扯住书生衣袖,翻身上马。
三骑冲破夜雾,身后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书生只觉耳畔风声呼啸,少女青丝拂面,带着淡淡的兰麝清香。奔出十余里,忽见前方大江横亘,浪涛拍岸如雷,在月光下泛起万点银光。
“没路了!”壮汉惊呼。少女却纵马直冲江边悬崖:“抱紧我!”书生只觉温软入怀,骏马长嘶着跃入惊涛!
刺骨寒潮裹挟而来,书生屏息随少女潜游。江水浑浊,隐约见水底竟有微光闪烁,近前才现出个水下洞穴。浮出水面时,已在处隐秘江窟,洞顶垂下无数钟乳石,滴水声声,在洞中回响。
“此处是...”书生环顾石壁上的北斗刻痕,面露惊容。这些刻痕看似杂乱,实则暗合周天星斗运行之妙,非精通天文者不能为。
少女拧着衣摆水珠,忽然屈膝便拜:“凌霄阁第七代弟子苏璇,参见天枢令主!”
书生急忙避让:“姑娘误会了,此令乃我途中偶得...”
唤作苏璇的少女抬头,眸中疑云更甚:“阁下不知天枢令,为何身怀'铜钱打穴'的绝技?方才那手'三星照月'分明是本阁秘传...”
话音未落,石壁突然震动,轰隆声中现出条密道。幽深之处传来苍老之声:“既然天枢现世,何不入内一叙?”
二人相视愕然,终究举步踏入。甬道两旁石壁上刻满星图,每走七步便见一盏长明灯,灯油散发着奇异的檀香。甬道尽头竟是处布满星图的石室,四壁镶嵌夜明珠,排列成二十八星宿。个白发老妪端坐蒲团,膝上横着具瑶琴,琴身黝黑,似非木制。
老妪睁目看向书生,忽然浑身剧震:“像...太像了...孩子,你左腕可有三颗红痣?”
书生下意识掩袖,老妪已怆然泪下:“二十二载矣...老身终于等到少主归来!”
第三章 尘封之秘
烛火在密室里摇曳,映着三人惊疑的面容。石室顶部的星图在灯光下缓缓旋转,仿佛真正的夜空。
“少主?”书生蹙眉后退,“前辈恐怕认错人了。”
老妪却颤巍巍自怀中取出幅绢画展开。画中是个白袍男子,眉目间与书生竟有七分相似,腰间佩剑刻着北斗七星,剑穗上系着块玉玦,与书生怀中那枚一模一样。
“二十二年前,凌霄阁主凌浩然被奸人所害,临终将幼子托付老身。”老妪凝视书生左腕,“那孩子腕间三颗红痣,呈北斗排列...老身为他取名'北辰',取'众星拱北'之意...”
苏璇忽然惊觉:“所以师尊命我今日来此接应,就是因为算到天枢星动,少主当归?”
窗外忽传来刺耳尖啸,似鹰隼又似猿啼。老妪面色骤变:“他们找到这里了!”猛将瑶琴七弦尽断,琴腹中滑出个玄铁匣子,匣上刻着复杂的星纹,中央有个北斗形状的锁孔。
“此乃璇玑匣,关乎前朝秘藏,万不可落于贼手!”老妪将匣塞入书生怀中,反手拍开机关:“走!”
地面骤现暗道,书生与苏璇跌落瞬间,见老妪十指疾拨断弦,银芒如雨射向敌人...惨叫声顿时充满石室。
黑暗滑道中,苏璇紧握书生手腕:“无论你是否少主,璇玑匣关乎江湖存亡...”话音未落,二人已坠入湍急暗河。
挣扎上岸时,天已微明。芦苇荡中惊起几只水鸟,扑棱着翅膀飞向晨曦。书生方要开口,忽见苏璇背后插着半截短矢,鲜血早已染透白裘,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目。
“别动!”书生撕开衣襟,却见伤口泛黑:“箭上有毒!”
苏璇虚弱一笑:“七杀堂的鸠羽...三个时辰无解必死...”忽然握住他手:“带璇玑匣去姑苏...寒山寺找...”话音未落,已昏死过去。
书生背起女子,遥望江面舟楫,忽见艘画舫飘来。舫中传来清越女声:“阁下可需相助?”珠帘轻卷,现出个戴面纱的白衣女子,眸若秋水,额间一点朱砂痣红得惊心。
才脱险境,又入迷局。书生握紧剑柄,怀中苏璇忽然微颤,吐出口黑血,染透了他青衫前襟。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