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还能动
王业松
94岁的美国汉克·范·帕里斯,在带领健身学员们做完有氧健身操后勉励学员说:“今天努力动,明天还能动”。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14日的文章中的报道。该文说,现在八九十岁的美国人正在重新定义晚年。
现在每六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65岁或以上人。到2034年,美国65岁以及以上人口将首次超过18岁以下人口。文章说,老年人要想健康,就应改变生活方式,保持社交,参加步行,以保持活动能力,改善握力、步态、速度等。总之,要动起来,动起来才能改善生活质量。
该文引用97岁的伊内兹·瓦纳布尔的话说:老年人要“努力向前看”。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跳舞、休闲阅读以及学习一门新语言有助于预防认知能力的下降。
该文说,“保持忙碌很重要”。90岁的弗兰克·阿尔姆奎斯特仍在镇上规划委员会工作。他说“保持身心忙碌(对于长寿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读了2025年7月22日《参考消息》的这篇文章,92岁的我颇有同感。我在与外国老年朋友一起动,并且一起获得动的成果,一起享受动的快乐。我一直在忙,退休后出版了十本散文集;我在忙着到中学开讲堂;我在忙着参加社交活动;我在忙着游览名山大川;我在忙着阅读,平均每年阅读10本书;我在忙着体育活动,游泳骑行一样不落。总之,我在忙着融入时代,融入社会,融入大自然。
为了明天还能动,今天一定动起来。这一点,我的老伴做得最好。91岁的她一直主张自己能做的事一定不要使唤他(她)人,不能依靠他人,不能“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她每天忙于买菜、做饭、阅读,写日记和散步。她说,“今天一旦不动了,明天就再也动不起来了”。忙,给她带来健康,动,给她带来快乐。
2025年8月31日于北京
(此图片来自作者提供。余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