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楹联/李含辛
上联
纸鸢断线栖荒冢,弹珠蒙尘蚀月光,
跳格青石生野蕨,藏巷童声入夜凉。
琉璃碎作三更雨,雪化春泥——
唯余断碑栖鹧鸪,啼破残阳。
下联
钢筋锈蚀悬危月,报表沉埋压脊梁,
地铁风吞冰酒沫,霓虹眼蚀面包霜。
潮奔世故九秋叶,沙崩夕照——
独留安全帽空悬,哐当回响。
附录
李含辛楹联《人生》赏析
一、作者背景与创作风格
李含辛(陕西礼泉人)是当代文坛颇具特色的跨界创作者,兼具多重文化身份,其创作生涯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早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八年,后转型企业宣传管理岗位,最终回归文学领域并形成独特的“泥土味讽刺”风格。他的作品聚焦社会荒诞现象和历史人物解构,通过口语化表达、夸张意象和反讽手法揭露社会现象或官场生态。
二、意象解析与象征意义
1、上联传统意象群
纸鸢断线栖荒冢:纸鸢象征吉祥与自由,断线后栖于荒冢,暗喻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宿命感。
弹珠蒙尘蚀月光:弹珠作为童年游戏符号,蒙尘后与月光并置,形成纯真被时间侵蚀的对比。
跳格青石生野蕨:青石象征忠烈与坚守,野蕨的蔓延则暗示自然对人为痕迹的覆盖。
琉璃碎作三更雨:琉璃代表匠心与华美,碎裂为雨,强化了繁华易碎的悲剧性。
鹧鸪啼破残阳:鹧鸪在诗词中常喻游子羁旅,啼声与残阳交织,渲染苍凉意境。
2、下联现代意象群
钢筋锈蚀悬危月:钢筋象征城市化,锈蚀后与“危月”并置,暗示现代文明的脆弱性。
报表沉埋压脊梁:报表代表数据化生存,沉埋的压迫感直指职场异化。
地铁风吞冰酒沫:地铁作为都市流动符号,风吞酒沫的意象凸显个体在机械生活中的无力感。
安全帽空悬哐当:安全帽本是劳动保护象征,空悬的声响却成为工业社会空洞的隐喻。
三、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1、结构对仗
上下联严格遵循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规则,如“纸鸢”(名词+名词)对“钢筋”,“栖荒冢”(动宾结构)对“悬危月”。
破折号“——”形成视觉停顿,上联以“断碑”收束,下联以“回响”呼应,构成时空闭环。
2、意象并置
传统意象(纸鸢、青石)与现代意象(钢筋、地铁)形成强烈反差,体现作者对城乡变迁的批判性思考。
“雪化春泥”与“沙崩夕照”均以自然现象隐喻生命循环,但前者温润后者颓败,强化情感张力。
3、用韵与节奏
上联末字“阳”(平声)与下联末字“响”(仄声)符合楹联平仄规则。
三字短句(如“蚀月光”“压脊梁”)与七字长句交错,形成张弛有致的朗诵节奏。
四、主题思想
此联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意象碰撞,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上联以童年记忆的消亡寄托乡愁,下联以职场异化批判现代性困境,最终以“安全帽”的荒诞声响收束,呼应李含辛“诗画互文”的讽刺美学。其价值不仅在于语言艺术,更在于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