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华诗词选刊】个人专辑
作者简历:
曹赟,男,汉族,1968年7月15日生 ,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曾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立二等战功,因战五级伤残军人。公务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协会会员,河南楹联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黄土地文学杂志副主编,河南墨翰书院名誉院长、诗词专家,九州文学网南阳分网主席,燕京文学河南主席,豫宛文学会主席,山东文学诗词专家。作品屡在著名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在各征文比赛中获奖。

七律·七夕翠日寄怀
曹赟/河南
银汉迢迢暗渡迟,星槎寂寞挂参差。
玉梭停织云中锦,金鹊空衔月下枝。
一夜秋风生翠幕,九重露水湿琼肌。
人间若许长厮守,不向天阶乞巧时。

鹊桥仙·七夕翠日感怀
曹赟/河南
云收鹊散,星沉月隐,一缕秋光初透。金风玉露隔年期,却换得、灯昏袖皱。
蛛丝漫结,瓜棚空守,忍顾穿针纤手。人间若解相思苦,又何须、天宵厮凑。

天净沙·七夕翌晨(马致远体)
曹赟/河南
孤云冷月残霞,砌蛩檐马窗纱,烛烬更阑露华。蛛丝暗挂,问巧谁家。

天净沙·七夕翌日(白朴体)
曹赟/河南
星沉月堕风移,烛灰灯烬蛛垂,露冷瓜残幔倚。人立空庭,问双星怎栖迟?

天净沙·七夕晨晓(马致远变体)
曹赟/河南
云收鹊散灯残,露泠风细星阑,幔卷蛛悬针黯。曦侵罗案,问巧痕谁看?

题七夕
曹赟/河南
上联:
鹊影渐稀,看云外星沉,犹剩一梭残月挂;
下联:
蛛丝空绾,叹庭前露冷,唯余几缕旧香浮。

故乡三叠·离愁
曹赟/河南
淅川暮雨,一霎湿柴门。
更风拂断垣默默,卷残枝数重橘叶纷。
更风拂断垣默默,数重橘叶纷。
休垂泪,劝亲再尽离樽酒 去住皆情,从来故土新家同日月,莫负青史温存。
休垂泪,劝亲再尽离樽酒。
且珍重南行云路,烟波渺处,心有旧乡痕。
且珍重南行云路,心有旧乡痕。
注:全篇严格依《阳关三叠》平仄,以“仄平仄仄”起韵,双叠句法承袭古调。“橘叶纷”暗合移民搬迁时节,“离樽酒”化用王维诗意。末句“心有旧乡痕”平仄仄平平,既守词律又以心痕代泪痕,离而不伤,愁而不怨,恰如丹江清波,虽东流千里犹映荆山月色。

南阳何以成“圣”?——从历史基因解码“六圣”辈出之谜
曹赟/河南
南阳盆地这片沃土,孕育了璀璨的“六圣”文化: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哲圣冯友兰。这一罕见的文化现象背后,是地理、历史与文化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独特生态。
南阳位于“中国之中”,地处南北过渡带。这种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南北文化的熔炉:既吸纳了北方中原文化的厚重与理性,又融合了南方楚文化的浪漫与灵动。姜子牙的深谋远略、范蠡的经世致用,无不体现着这种文化杂交优势。盆地地形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为文化的沉淀与升华提供了天然屏障,使南阳在乱世中常成为文化庇护所。
历史机缘的垂青同样关键。东汉时南阳作为“帝乡”享有特殊地位,政治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源。张衡能在天文、地学、机械等多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张仲景能系统总结中医理论成《伤寒杂病论》,都与当时南阳聚集的顶尖人才、知识和技术密切相关。宋代以后南阳书院文化兴盛,形成了延续数百年的学术传统,为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大家提供了思想沃土。
楚文化基因为南阳注入了独特精神气质。楚人“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上下求索”的探索态度,深深烙印在南阳文化血脉中。从范蠡三迁成名、三散家财的超越境界,到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担当精神,再到张衡对宇宙奥秘的执着探索,都可见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
南阳还形成了独特的“圣贤”文化生态——一种重视教育、崇尚知识、褒奖创新的社会氛围。从汉代郡学兴盛到宋代书院林立,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地位。这种文化生态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前代圣贤成为后代效仿的楷模,诸葛亮仰慕范蠡,冯友兰承接程朱理学,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传承链。
“六圣”现象绝非偶然,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造就:地理位置决定文化交融特性,历史机遇提供发展平台,文化基因塑造精神特质,教育传统保障人才延续。这种多维优势的叠加,使南阳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扮演了特殊角色。
解码南阳“六圣”现象,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探索。它提醒我们:文化的繁荣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需要尊重知识的传统,需要鼓励创新的机制。这些历史经验,对当今的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