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爹”何正嘉与我的小学一年级
作者: 何家坤
我的小学一年级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云南省宣威县羊场镇多贝戛小学度过的。
那时,母亲的大姐夫何正嘉,同时也是父亲的堂兄,时任多贝戛小学校长,我们亲切地称他“三爹”。三爹很有名望,是建国初期我们何氏家族唯一一位公办教师,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宣威县、曲靖地区教育系统勤工俭学活动的一面旗帜。
我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并留下后遗症。在我五岁多的时候,三爹认识多贝戛附近一位针灸技术精湛的中医,在征得母亲同意后,我被舅舅送到多贝戛小学接受针灸治疗。几个疗程下来,疗效不明显,三爹干脆让我上起了小学一年级。那时,当地农村孩子大多八、九岁才上学。虽然我在班里年龄最小,但学习还算跟得上。我至今仍记得当时课本里的内容有识字“毛主席万岁”、有反映劳动人民旧社会疾苦的图片“卖儿卖女去逃荒”、有短诗“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等。尤其令我难忘的是课本封面内侧有一段醒目的《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当时,我背起来很拗口,在三爹的亲自监督下,背了很多遍才背下来。
多贝戛村位于羊场镇一片非常偏僻的大山上,当地村民因食盐缺碘而流行单纯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每当见到这类患者,我就非常恐惧。那里的山民对教育的意识普遍淡漠,很多学龄儿童因贫困都在家协助父母务农。三爹刚到多贝戛小学时,校舍非常简陋。他大胆提出勤工俭学的设想,深入村里挨家挨户动员学龄儿童先免费入学,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带领师生们开垦荒山,植树种桑养蚕,养羊养猪养牛等,积累了大笔资金,不但盖起了数间崭新的教室和宿舍,还免除了学生们的学杂费,每逢学生小学毕业时,还专门杀一头猪,请学生家长和学生们美食一顿,倍受学生及家长们的称赞。更重要的是,三爹培养出来的学生,劳动观念强,熟知学以致用,对他们的人生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在多贝戛小学那一年,学校周围栽满了桑树。一到春天,三爹的宿舍里和教室的屋檐下就悬挂着许多盛满了幼蚕和桑叶的簸箕,幼蚕长大后,房间里又满是蚕丝蚕茧。校园里安了几个小喇叭,每天早上和课间休息时,都会放广播,经常会听到革命歌曲,有一首“工农齐武装,卫国保家乡,热血满胸膛,抗日上战场......”的歌曲,至今仍会在我耳边回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三爹去羊场镇赶集。临走前,他为我备好了午饭,就把我锁在一间教室里。白天,我能听到有人喂猪喂牛的声响,看到蔚蓝的天空有飞机掠过,虽然孤单,但不感到害怕。当夜幕降临时,房前屋后蛙声一片,教室里没有灯,漆黑一片,三爹却迟迟没有回来。我又饿又怕,放声大哭。当三爹赶回来时,我早已哭成个泪人儿。此后,再逢三爹外出,他要么把我寄托在村里的学生家长那里,要么把我随身带上。
我第一次对铁路和火车有印象,就是三爹带我去羊场镇大松树赶集的时候。虽然此前母亲带我坐火车经贵昆线去过昆明和湖北,但年龄太小,完全没印象了。多贝戛是我记事比较清晰的人生起点。羊场镇有著名的国营大松树煤矿,羊场支线铁路就是铁道兵一师一团修建的。我曾经问父亲为何会派铁一团这样强悍的部队去修一段名不见经传的支线铁路,父亲说是为了更快地给宣威城里的火力发电厂供煤,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运输的威力。云南宣威县不仅火腿闻名遐尔,它还与贵州六盘水市山水相连,是全国著名煤炭基地之一。在大松树煤矿,三爹还专门带我见了父亲的堂弟何正环四叔,我至今还记得四叔憨笑的样子。
有一次,三爹带我到多贝戛附近的二外公家做客,离开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那天晚上,月明星稀,我们要翻过一座森林茂密的山岭。三爹背着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不远处两只闪着绿光的眼睛向我们游来,我吓得扒在三爹背上大气都不敢出。三爹迅速把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音量放到最大,又将手电筒发出的白光反复向绿光处射去,并来回摆动。那两只绿眼睛这才离我们远去。现在想起来,那就是一只野狼。
我在多贝戛生活学习了一年多。有一天,母亲带着两岁的妹妹突然来看望我,我喜出望外,死死纠缠着母亲,吵嚷着要随她回去。当时,母亲认为我上学年龄偏小,加上她不忍心过分拖累三爹,就把我带走了。不久,我们举家随军,搬迁到了湖北襄渝铁路铁一师施工工地。从此,我在多贝戛的小学一年级成了永久的回忆。
1986年,三爹光荣退休。1990年,三爹和大姨妈应父母邀请,在两个表妹陪同下,到湖北十堰我们家作客,住了近一个月。2020年,我回云南老家出席大伯父的长孙何宁的结婚典礼,他的岳父恰好就住在多贝戛村附近,也是三爹教过的学生。一提起何正嘉老师,这位亲家就赞不绝口,说何老师在当地家喻户晓,不但把多贝戛小学打造得名声远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当地农家子弟,还是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经常为村里、乡里建言献策,对当地农村建设贡献很大。
2021年,何宁参观完多贝戛小学后拍了一些照片传来,并告诉我,该小学近几年被一位当地企业家投资重建,比以前更崭新更漂亮了。
后来,我进一步得知,近些年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很大,多贝戛地区农民生活大大改善,村里的大部分孩子已转到镇上和市里求学,多贝戛小学前年已正式停办,教师已并入其他学校任教,我既惋惜,又欣慰。惋惜的是三爹当年艰苦奋斗办得有声有色的小学不再招生了,欣慰的是,如今包括多贝戛在内的广大山村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曾填词一首:
如梦令 • 缅怀伯父何正嘉
偏远山村任教,助学开荒名噪。
种树养春蚕,换得砖房新校。
称道,称道,奉献韶光到老。
三爹已于2011年去世,今年是他老人家百岁冥诞之年。特写此文,既是追忆我难忘的小学一年级生活,更是为了纪念忠实践行共产党人教育方针、毕生扎根偏远山村的一代名师何正嘉伯父。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何家坤,1967年出生,医学硕士,中共党员。国药东风茅箭医院大内科及发热门诊副主任医师。湖北省诗词学会残工委副主任。兼任十堰市残疾人协会联合党支部书记,动态教育培训机构创办人。
编辑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