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阜平
文|李更昌
已故老作家孙犁,是文坛著名的荷花淀派创始人。但他早期的作品,按其经历却分为写白洋淀的水乡和写阜平山地的山乡,但风格都是清新的。每读到他写抗日战争时期的阜平山地生活,我都心潮澎湃,顿生向往。多年来,去阜平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
中秋国庆长假,旅游人山人海,实在没有地方可去。今天早晨突然想,何不去一趟阜平。全家一致同意,临时告知了几个朋友,竟全体响应。八点三十分,凑满了两辆车,向阜平进发了。
走房山,过易县……,阜平,我来了。
读孙犁的作品,感觉阜平,穷山恶水,走不尽的大山。今天,高速公路,平坦如砥,汽车飞驰;连绵的大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一时多,我们到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总部——城南庄。
大山的怀抱里,竟有这么一块静谧的地方。红旗招展,鲜花盛开;囯庆的氛围,在披红挂绿的大妈大爷广场舞中,竟是这么喜庆红火!走进纪念馆,一幅幅画面和实物,把我们带入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1937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后,聂荣臻元帅,带领一部分指战员,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从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华北,第一站就落脚在城南庄。
革命旧址,土围墙的院子里,静静的;一棵百年大槐树,浓荫匝地……仿佛都能看到听到毛主席,白求恩,战士们的身影和声音。
不大的阜平县城,高楼林立,街道整齐干净,若不是不时的看见各种革命旧址的标志,你很难想像,这是经历抗日烽火洗礼的革命老区。
北京冬奥会上,一群阜平马栏峪的孩子,唱响了奥林匹克歌。那是从小在晋察冀成长的红色后代邓一岚老师,退休后重返老区,把音乐的种子洒在了大山里。想到其父,老一辈革命家邓拓,“文革”爆发后第一个自杀的老革命,又不禁令人唏嘘。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了我久久向往的阜平。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一座座大山向后退去。啊,阜平!啊,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大山,不就是一条飞腾的巨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