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哲著长篇小说《回眸春秋》连载之
第十六章 玉红晁喆回家
坐了一宿火车,晁喆和玉红到达了春城。
这是晁喆第四次来到春城。
晁喆第一次和第二次来春城都是在一九六一年五一节前后。
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二号,在一位空军军官的带领下,英平市十几个应届初、高中毕业学生,在选拔飞行员过程中,他们的身体状况最佳,到春城是最后一关。晁喆也在这十几名之中。他们坐火车到春城后,住在省京剧院旁侧的宾馆。
那年,在初中三年开学后不久,就有空军部队的军人来学校进行宣传。四月份开始,晁喆所在的学校近一百来名男同学准备参加选拔飞行员体检。但是,报名名单中却没有晁喆。晁喆得知后,找学校负责的老师问询。
“晁喆班长,据说,你有头痛病史,疼起来在地上打滚。你想啊,如果你在开飞机时,犯了头痛病还怎么驾驶飞机战斗?好好念书,考高中上大学吧,你参加体检也检查不上”这位老师说。
“老师,你说的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我认为,谁都会有个头疼脑热的,不能拿一次当百回呀。你给我报上,检查不上我心服口服呗,麻烦老师给我报上名吧”在晁喆的请求下,老师被打动了。
“真拿你这个当班长的人没办法,好,就给你一次免费身体检查吧”
老师被晁喆磨的只好把晁喆名字添在最后一个。
体检开始后。两天功夫,全校百十号学生,淘汰了九十来人,剩下还有六七个人。第三天,就只有晁喆一个人了,证明全校男生的总体的身体素质都不如晁喆。这期间,全市体检基本合格的包括晁喆在内也就十来个人。晁喆已经被列为重点对象。开始对晁喆个人及家庭进行“政审”。对晁喆进行家访,做晁喆父母的思想工作。
随后,晁喆与全市十来个学生,在部队人员的带领下,第一次到春城的空军医院进行最后体检。由于是集中食宿,不准随便出走,晁喆也就没有在春城溜达。
这次体检的第二天,就剩了晁喆和另外两个学生,他们三个都因为坐“气压舱”耳朵疼没有过关,这个“气压舱”还必须得隔一天才进行第二次。第二次之后,只剩晁喆一个人,隔一天又让他坐了一次。
从气压舱出来后,晁喆听到军官和军医的对话。
带队的军官跟医生说“这个小伙子不错,政审也过关了,他气压舱这关怎么样?”
“这小伙子身体是没什么问题,坐气压舱耳膜还有点充血,也不是主要毛病,再坐两次气压舱耳朵充血症状会缓解,不会疼了,重点是他有点副鼻窦炎问题”医生说。
“啊,那怎么办呢?”军官问。
“明天是五一节了,你们如果把他列为重点对象,就在五月四日带他再来体检一下”医生说。
“从政审、个人表现、身体素质看,现在就剩他们三个了,他列为第二个呢。好吧,五月四日我们再带他来体检一次”军官说完后就带晁喆回了英平市。
在火车上,这个军官还跟晁喆说的非常近乎,跟他谈国家培养一个飞行员得花八百两黄金等等,并告诉晁喆五月四日的车次,到火车站等他,然后他再带晁喆来春城体检一次。
五月四日,晁喆随同这个军官第二次来到春城的空军医院。
这次检查的结果,晁喆患有副鼻窦炎。
军官说“小晁,全市唯独你一人来省两次检查,说明对你重视。回去后,我们得认真研究你的情况了。别有心理负担,就你的身体与家庭情况,如果当不了飞行员,当其他兵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等通知吧,好吧?”
“谢谢,我能正确对待,请首长放心吧”晁喆说。
后来,晁喆没有接到解放军空军航校的录取通知,与当飞行员失之交臂。
因为体检和有希望被空军航校录取,晁喆放松了学习,没能考上高中。晁喆在也没有考上高中的两个要好同学带领下,到建筑工地当小工,侍侯瓦匠。
父亲看儿子才十六岁,这么早就干体力活也不是回事。就跟认识的技工学校申校长说了。申校长告知晁喆的父亲,可以让孩子来英平市重工业技工学校学习。
一九六二年三月初,晁喆到技工学校车工班就读。
没想到,刚刚学习三个多个月,这个学校就于六月十八日正式“下马”停课了。除教职员工外,学校学员一律不予安排工作。
这时,征兵开始。晁喆决定当兵。他事先没有告诉爹妈,自己到报名处就报了名。
一九六二年六月,陆军征兵的体检时,晁喆一路过关。
市武装部的领导去年就认识晁喆,今年来体检当 陆军是手拿把掐的事。武装部部长告诉他“去年那批飞行员体检政审通过的,全市被录取就只有一个人是名高中生。你这个第二名被淘汰可惜了。你知道你那个小鼻子耽误多大事吗,拧掉算了”武装部长说着用手拧了一下晁喆的鼻子。
“哎呀,部长,你拧掉我的鼻子是不想让我当兵了?”晁喆故意地说。
“嘿嘿,飞行员你没当成,就你那不争气的鼻子,可以当个大头兵”武装部长说完走了。
“谢谢部长”晁喆心里有底了,笑着说。
当晁喆把军装等物品拿回家时,妈妈生气地说“你这孩子主意也太怔了,不告诉爹妈一声就当兵啊?”
“妈,去年你老不是同意我当飞行员了吗,那也是当兵。你还怕我从天上掉下来,妈,我这回当兵保证绝不往天上跑,你老放心吧”晁喆笑着哄妈妈开心说。
“你这孩子,真拿你没办法。妈不拦你,去吧”妈妈笑了。
第三次来春城,是一九六七年来春城给父亲买药的,晁喆又是从火车站坐有轨摩电车到红旗街下的车,就到了省人民医院。
那时候,春城的“武斗”规模比英平市小一些,摩电车还在运行。
这次,是晁喆第四次到春城,玉红带着他乘坐的无轨摩电车到自由大路下车。
“晁喆,我家住在南湖边上,过个马路就到南湖,小时候总去南湖捞小鱼玩”。
“是嘛”。
“这右边是胡兰商店,左面这一大片是应化所家属区,你看前边湖堤是南湖,我家就住在左手边的二层楼第一个楼口二楼”。
“噢,好地方,交通便利,傍水而居,有灵气。‘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喜欢这里,今后,我要常来这里了,有时还要住这喽”晁喆高兴地说。
“那可不一定”。
“为什么?”
“得看你能不能取得通行证和居住证”。
“通行证和居住证?啊,噢,对、对、通行证居住证,没问题呀,我是‘稳拿糖瓜’取得永久通行证和居住证的”晁喆自信地说。
“你那么自信和有把握?”
“当然喽”。
说话间,他们已经走到了楼门前。
玉红的母亲正在楼口处和两三个妇女在摘菜,看到玉红和一个当兵到了跟前,慢慢地站起身。
“妈,我们回来了”玉红笑着说。
“我二闺女回来了,玉红,这是晁喆吧?”晁喆的准老丈母娘很亲切地说。
和玉红妈妈一起摘菜的妇女也站了起来。
有的说,“付姐,这是你家闺女和她对象吧,这两个孩子很般配嘛”。
“哎呀,这两个孩子个头、长相、身材没说的,是很好的一对”另一个说。
“是啊,郎才女貌太有夫妻相啦,这才是缘分呢。付姐,你闺女漂亮,解放军小伙子帅气。你把菜放下,我给你的摘好送上去,快回家招待姑爷子吧”又一个说。
“是我相姑爷,还是你们相姑爷啊,我姑爷肯定不错,要不,我闺女也看不上,是不?”准丈母娘很亲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