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秋雨》
文/冯春法
立秋半个月了,酷热依然继续。似乎要让人们明白,它这个夏老虎从不吃素。
随着一次次的播报失误,天气预报虽然并不可信,可这一次居然很准。下午五点,突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让洛阳城许多地方突然遭遇了水灾,水漫金山,水漫路桥,水漫车辆,让人们感到了久旱后的恐慌。
猛雨不长,六七点的时候,慢慢的转成了小雨。我把纱窗打开,向窗外望了望,能看到雨已经很小了。
七点半的时候,由于阴云密布,天已抹黑。屋子里还很闷热,我决定出去走走。
我把套着塑料袋的雨伞拿在手里,下楼出门,先抬头看看天,脸上接住了几滴细雨。
雨丝凉凉的,飘落在脸上头上,感觉非常惬意。我又伸手接着了几丝细雨。想也不想,就慢慢的朝马路上走去。难得的徬晚,难得的细雨,难得的灯火朦胧,难得的雨中漫步。
马路上,车流如梭,白炽灯光照射的让人感觉有一点眩晕。人行道上,快步疾走着下班的人群。有人打着伞,有人淋着雨,也有人穿着雨披。也有人可能和我一样,吃过饭了在溜达,不紧不慢的如闲庭信步。
雨更小了,似有似无。但还隐隐约约感觉到雨丝的凉意。我径直向前走着,漫无目的的走向了一条小路。我想起了一句屋漏偏遇连阴雨,想了一会也不知道是谁的诗句,可能是一句民间俗语吧。记得小时候我家住的房子遇到下连阴雨的时候经常漏雨,把脸盆和担水的水桶都排上了用场,我又想到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在此时应该是秋雨知时节,楼盘灯皆明吧。忽而又突然冒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真是胡思乱想的,思绪杂乱,像洪水泛滥,肆意冲撞。不知不觉,头上的雨水在脸上往下流,迷糊了我的视野,而雨伞,还紧紧的捏在手里。我用右手抹了一把脸,竟然甩出了一串水珠。
小路上,看不到了行人,依稀可见的灯光,可辨认出雨水发亮的路径。路不太平整,时不时的会踩进水坑。想起了小时候,越是在下雨的时候,我便会和小伙伴在雨中嬉戏,打水仗,打泥仗,把浑身上下弄成了泥鳅。回家大人看到了,从来都没有指责过我们,倒是流露出一脸的嗔怒,甚至是默认和赞许,或者不痛不痒的说,看看弄成泥娃娃了不是,疯起来不要命了吧?然后就是烧水,把我按到大大的洗澡盆里给洗澡,再拿出来干净的衣服给换上。想想,现在的孩子一点点小雨,就给打上雨伞,生怕受一点点委屈,硬生生的剥夺了孩子的童趣。我还清楚的记得,毛主席号召我们年轻人要到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现在的孩子,不是温室的花朵吗?他们能经得起风风雨雨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孩子的吃苦耐劳的锻炼我感觉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孩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能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脆弱,既没有强健的体魄,也缺乏坚韧的意志,家庭的责任和教育的责任都不能忽略。不是吗?
不知不觉,已经走出四五公里,脚下已是郊区。路边的树木异常繁茂,在夜幕下感觉阴森森的,我突然觉得雨似乎已经下大了,浑身上下如落汤鸡一样,感觉到一种好久没有过的酣畅淋漓。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突然冒出来一个诗句,居然想不起是谁的詩,七十多岁,真的年老多忘了,最熟悉的东西竟然没有了记忆。
突然又想到,过几天就是七夕,不知道七夕会不会下雨,记得小时候老惦记着七夕下雨会不会灵验,看看老人的传说是不是可信,也曾钻到葡萄树底下,想听听牛郎织女的私语,可一次次都没有听到片言只语,于是,也对是否真有牛郎织女产生了怀疑。而传说毕竟是美好的,也会对忠贞不屈的爱情赋予健康的积极的意义。
城市的灯光,斑驳陆离,城市的夜幕,充满了神秘。城市的喧哗,被夜色所掩盖,郊外,感觉异常静谧。在返回的路上,我反复在想,应该写一下这次雨中漫步,作为对秋雨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