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学生李含辛
诗歌/白养民
含辛诗词有骨刺,
鲁迅遗风醒今时。
嵕山之子跨骏马,
文程万里出新奇。
附录百度AI
白养民《赠学生李含辛》诗歌赏析
一,诗歌原文
text
Copy Code
赠学生李含辛
诗歌/白养民
含辛诗词有骨刺,
鲁迅遗风醒今时。
嵕山之子跨骏马,
文程万里出新奇。
二,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陕西礼泉县退休教师白养民赠予学生李含辛的励志之作。白养民著有诗集《田园行吟》,其创作风格注重乡土记忆,语言质朴,融合农耕文明与现代诗歌语境。他受到文学评论家阎纲"挣脱束缚任自由"的创作理念影响,强调诗歌创作应突破传统束缚。
学生李含辛是陕西礼泉的跨界创作者,擅长打油诗和楹联创作,作品具有社会批判性,风格幽默深刻,受到文学评论家阎纲的赞赏。
三,诗歌逐句赏析
"含辛诗词有骨刺"
"含辛"既指学生姓名,又暗含"含辛茹苦"之意,强调文学创作的艰辛。
"骨刺"比喻作品要有锋芒和批判精神,不流于平庸。
此句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保持独立思考,作品要有社会批判性。
"鲁迅遗风醒今时"
"鲁迅遗风"指鲁迅的批判精神和文学风格,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醒今时"呼吁继承这种文学传统,用作品唤醒当代人的思考。
体现了白养民对学生文学社会责任的期望。
"嵕山之子跨骏马"
"嵕山"即九嵕山,位于陕西礼泉县,是唐太宗昭陵所在地,象征历史厚重。
"跨骏马"双关语,师生同属礼泉骏马镇人,也比喻学生应像嵕山一样雄浑有力,在文学道路上勇往直前。
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学抱负巧妙结合。
"文程万里出新奇"
"文程万里"祝愿学生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出新奇"鼓励创新,不囿于传统,要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体现了白养民勉励学生"挣脱束缚任自由"的创作理念,出成绩。
四,艺术特色
1、地域文化意象的运用
巧妙融入"嵕山、骏马"这一陕西礼泉的地标,赋予诗歌鲜明的地域特色。
将地理符号转化为文学抱负的象征,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采用七言绝句的传统形式,但内容充满现代批判精神。
"鲁迅遗风"与"嵕山之子"的并置,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3、激励与期许的表达
通过"骨刺"、"骏马"、"新奇"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既肯定学生现有成就,又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五,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文学创作的责任与创新。白养民通过这首诗,勉励学生李含辛:
保持文学创作的批判性("有骨刺"),继承鲁迅关注现实的精神("醒今时");
扎根地域文化("嵕山之子"),同时勇于创新("出新奇");
在文学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跨骏马"、"文程万里")。
整首诗既是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也体现了白养民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