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秋菌香》
兰花花
奶奶的老宅坐落在山脚下,每到深秋,院角那棵老椿树底下,总会冒出一圈圈平菇。奶奶说,那是老椿树给家里的“秋礼”,得趁着露水没干的时候采才最鲜。天刚蒙蒙亮,奶奶就提着竹篮蹲在树底下,枯树枝拨开落叶,一朵朵灰扑扑的平菇就露了出来,像一群躲在树下的小娃娃。
采回来的蘑菇,奶奶从不急着下锅。她把它们摊在院中的竹匾上,让秋日的暖阳慢慢晒去表面的潮气。阳光穿过蘑菇的菌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风一吹,带着菌香的气息就飘满了整个院子。晒过的蘑菇少了几分水汽,鲜味却更浓了,奶奶说这样炒出来才够“扎实”。
中午做饭时,奶奶搬来小板凳坐在灶台边,添柴、烧火,动作娴熟得很。铁锅烧得发红,她舀半勺猪油进去,猪油化开的香气飘出来时,就把晒好的蘑菇倒进锅里。没有多余的调料,只撒少许盐和一点生抽,奶奶握着锅铲慢慢翻炒,蘑菇在锅里渐渐变得油亮,菌褶里吸满了猪油的香,连带着灶间的烟火气,都染上了鲜醇的味道。
我趴在灶台边,盯着锅里的蘑菇咽口水,奶奶笑着用锅铲挑了一小块递到我嘴里,烫得我直吸气,却舍不得吐出来——那鲜里裹着猪油的润,还有阳光晒过的干爽,是别处吃不到的味道。吃饭时,爷爷总爱就着这盘炒蘑菇喝两盅,奶奶坐在一旁,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只要老椿树还在,每年秋天都有这口鲜。”老宅的秋阳、灶火和菌香,就这样刻进了我关于秋天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