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之心寄杏林♥
★文/严超贵
我出生于大余新城镇这片充满人文底蕴与自然灵气的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滋养着我对传统中医药的浓厚兴趣。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讲述那些民间中医用草药治愈疑难杂症的神奇故事,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医案,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对中医药无限向往的种子。
后来,我有幸投身军旅,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历经多年的锤炼与洗礼。部队生活不仅铸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更让我深刻领悟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真正内涵。在部队期间,我曾目睹战友们因伤病而饱受折磨,那时,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便成为了我心中的希望之光。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药知识,从基础的中医理论到常见的草药辨识,从简单的针灸手法到实用的推拿技巧,我都一一钻研,力求掌握其精髓。这段军旅经历,不仅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医药事业的追求,也培养了我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我日后在民间中医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役后,我毅然回到了大余新城镇,扎根于民间中医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的土壤。多年来,我始终秉持着对中医药的敬畏之心和传承之责,虚心向当地的老中医请教,跟随他们走村串户,为乡亲们诊治疾病。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深刻体会到了民间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我擅长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法,精准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结合个人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常见的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还是复杂的慢性疾病、疑难杂症,我都能运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在草药应用方面,我对大余当地的山草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大余的山川之间,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这些草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熟悉各种草药的生长环境、性味功效和采集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病症,合理搭配草药,发挥其最大的疗效。同时,我还掌握了一些传统的中医外治技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这些技法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口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
如今,我得知赣州大余民间中医药传承协会正在广泛吸纳有志之士,共同推动民间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这让我心潮澎湃。在我看来,协会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民间中医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又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将许多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人凝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许多中医人,把加入协会当作实现自身价值、为民间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与诸位同仁感同身受,我也希望成为协会的一员,与各位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民间中医药的奥秘,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我相信,在协会的平台上,我能够接触到更多前沿的中医药知识和先进的诊疗技术,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也愿意将自己多年来在民间中医领域积累的专长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为协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生命在于运动,协会在于活动。为了更好地推动民间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我建议协会多开展一些业务培训教学活动。民间中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目前存在着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人才断层等问题。通过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可以为广大民间中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民间中医药人才。
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等多个领域,既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承,又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邀请国内知名的中医药专家进行授课、组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开展临床实践操作等,让学员们能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更可以让协会领导班子成员登上讲台,为各地会员授课。
此外,还可以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鼓励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通过这些业务培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为民间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间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民间中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作为置身乡村大地的中医生,我也深知,对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自己也肩负一定的责任,责无旁贷,愿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