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
投稿详情,请点击上面↑蓝字(即可阅读)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8月1日--9月26日
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作者简介:祝天文,安徽省太和县人,汉族,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阜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好诗》杂志社签约作家、《环球徽商》杂志社副总编、《中国书画市场报》主编、主任记者、《诗生活》杂志“书坛~画境”栏目主编、著名的书画艺术评论家,资深媒体人。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杂谈、随笔、通讯、报告文学、书画评论等作品,1987年任香港《世界经济》杂志社特约记者;1991年出版《宝镜湖畔的明珠》一书,2017年6月5出版《绘画艺术与设计表现》一书,2018年7月主编出版《书法鉴赏》一书,2021年12月出版独著《中国书法绘画艺术鉴赏》一书、2023年1月出版独著《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和走向研究》一书。曾获1985年国际青年年日记竞赛三等奖;2014年《一代风流数”天清“》获安徽省太和县首届文化艺术节高峰论坛优秀奖。作品散见于《中国文艺家》、《人民美术》、《名家名作》、《神州》、《赤子》、《文渊》、《人民公仆》、《亚洲新闻》周刊、《新时代》、《大东方》、《青年文学》、《中华文学》、《艺术大观》、《辅导员》、《新玉文化》、《速读》、《人物画报》、《年轻人》、《鸭绿江》、《文学少年》、《今古传奇》、《好日子》、《重庆文艺》、《建筑与文化》、《当代经典文学荟萃》、《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市场报》、《中国土地报》、《大趋势》、《安徽日报》、《农民日报》、《慈善公益报》《河南科技报》、《河南经济报》等几十家报刊杂志。还有更多书画评论文章在环球聚焦传媒网、环境与生活网、中国网、中国记录网、中国作家网、中华网、新华在线网、搜狐网、新华网、中国美术家网站上发出,点击率超过上百万次。

洛川印象记
文/祝天文
晨雾未散时踏入洛川,青灰色的塬面像一块未完全舒展的宣纸,层层叠叠的沟壑里藏着千年风霜。车过凤栖街道,210国道旁的苹果林已褪去春日的繁花,青涩的果实裹着薄霜般的果粉,在晨光里泛着珍珠色光泽。这方黄土高原的褶皱里,既生长着全球顶尖的苹果,也沉淀着华夏文明最原始的基因密码。
一、黄土层里的时光褶皱
黑木沟的黄土剖面像一本摊开的史书,八十二米深的沟壑里,二十层古土壤层与黄土层交替堆叠,如同年轮镌刻着两百四十万年的光阴。刘东生院士曾在此捕捉到黄土形成的密码,那些被风携来的尘粒,在洛河的冲刷下凝固成时间的标尺。站在沟底仰望,陡峭的崖壁上,黄土柱如巨人的手指刺破苍穹,黄土桥横跨虚空,见证着地壳运动的壮阔史诗。
谷咀村的黄土情度假村里,窑洞的拱顶还留着祖辈夯筑的痕迹。七十三岁的张大爷用布满老茧的手抚过土墙:"这土是活物,冬暖夏凉,吸水透气。"他身后的石磨盘上,新碾的糜子面泛着金黄,让我想起《诗经》里"黍稷重穋"的吟唱。当暮色浸染黄土高原,万凤塔的飞檐挑起最后一缕霞光,塔身砖缝里生出的野枸杞,红得像未干的血迹。
二、苹果枝头的现代诗行
五十三万亩果园在九月展开盛大的抒情。洛川苹果的糖度计指针总在14°Bx以上轻颤,果皮上的蜡质层在阳光下泛着琥珀光。在交口河镇的冷链仓库,智能分选线正以每秒八颗的速度将果实按糖酸比分级,那些被贴上"洛川苹果"标签的果实,即将踏上通往迪拜、莫斯科的航程。
老果农李建国捧着新摘的"秦冠"苹果,皱纹里盛满笑意:"四十年前我用马车驮来二十棵苗,如今子孙三代守着三十亩园。"他的孙子正在直播带货,手机屏幕里,全国各地的订单如雪片飞来。在国家级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基因测序仪正在解析果香物质的奥秘,而隔壁的民俗博物馆里,剪纸艺人用红纸剪出苹果形状的"福"字,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解。
三、蹩鼓声中的文明密码
洛川蹩鼓的鼓点惊起梁峁上的野鸽。三十名鼓手在老庙镇的打麦场上腾跃,牛皮鼓面随着腹肌的收缩发出闷雷般的轰鸣。领鼓的赵家班主年逾六旬,仍能完成"凤凰三点头"的绝技:"这鼓点里藏着《史记》里'一鼓作气'的魂魄。"当鼓槌击中鼓心,飞溅的汗珠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恍惚间,我看见秦二世在此祭天的身影,听见范仲淹操练"康定军"的号角。
民俗博物馆的展柜里,北魏的千佛造像碑与康熙年间的水陆道场画并置。讲解员指着画中"车辗马踏"的场景:"这些是给孤魂野鬼超度的经文,我们洛川人相信,黄土能埋人,也能渡人。"而在非遗工坊,毛绣艺人正用羊毛捻线,将剪纸的镂空美学转化为立体的挂毯艺术,这种填补汉民族工艺空白的技艺,让法国观众在皮影展演时发出惊叹。
四、舌尖上的文明记忆
谷咀村的农家乐飘来新麦的香气。老婆拢手巾面食在陶碗里舒展,形似陕北农妇的头巾,臊子汤里浮着豆腐丁与西红柿片,这是杜甫避难时尝过的滋味。火碗在炭火上咕嘟作响,粉条吸饱了五花肉的醇厚,萝卜片透出清甜,这种源自游牧民族的饮食智慧,在黄土高原找到了最完美的载体。
在相思川森林的徒步道上,我遇见采药的老者。他背篓里的蒲公英嫩芽将做成"飞入盘中"的时令菜,而白蒿麦饭的清香仍在四月空气里飘荡。当暮色染红苹果园,窑洞窗棂透出的灯光里,一壶苹果酒正酝酿着新的故事——这方土地上,每粒尘埃都饱含文明的基因,每声蹩鼓都敲打着永恒的乡愁。
离城那日,包茂高速的柏油路面在雨后泛着幽光。后视镜里,洛川会议纪念馆的灰瓦白墙渐渐隐入雨幕,而黄土塬上的苹果林仍在生长,像无数绿色的手掌,托起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
希望再来“中国诗人角”
文/祝天文
在秦皇岛温柔的臂弯里,杜镇橡树岭
宛如一本摊开的诗集,正翻开
第十七万次潮汐的褶皱,那层层叠叠的浪
是岁月写就的诗行,在时光中悠悠荡荡
八月的风,似灵动的笔触
掠过1700亩松针编织的绿网
把未完成的诗稿,轻轻别在
每片叶子的襟口,藏着梦的芬芳
我曾拾级而上,脚步轻响
踩响了青石板上,李白遗落的酒葫芦
那里面,还残留着盛唐的豪放
元稹折断的柳枝,在风中低吟着离伤
此刻,奖杯在聚光灯下闪耀如星芒
凝结成盐粒,那是汗水与才华的结晶
而我的行囊里,宣纸正被海风洸扬
似一只白鸽,欲飞向诗的远方
橡树的年轮,刻满了平仄的乐章
一圈又一圈,是时光的吟唱
树根在地下,编织着中华诗词学会的经纬
如一张大网,捞起千年的诗光
当颁奖典礼的掌声漫过山脊
如汹涌的潮水,将心灵涤荡
我看见月光在奖杯表面熔化成
王维笔下的空山新雨,静谧又安详
松涛,是未装订的诗集在翻响
每阵风过,都抖落出
苏轼的赤壁,那惊涛拍岸的豪壮
李清照的黄花,在瘦雨中独自凄凉
我多想再次匍匐在这片土地
像虔诚的信徒,亲吻诗的土壤
让指纹与古人的墨迹重叠
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微光
在橡树结疤处,刻下新的韵脚
那是灵魂的呐喊,是梦的翅膀
让每一个字符,都带着海的咸涩
和松的清香,飞向远方
此刻,海浪正搬运着唐朝的月光
将杜牧的二十四桥卷进潮汐的怀抱
而我的诗笺上,墨迹未干
字里行间长出橡树的根系
深深扎进这片被诗词浸透的土地
等待来年,绽放新的诗香
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
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第一副主编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下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