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藏头诗)人类敦煌心向往之
(平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3
人*开石洞众佛扬,
类*聚文明耀四方。
敦*美大唐修九顶,
煌*闻驼韵古城黄。
心*随丝路千龛谒,
向*往莫高瞻圣王。
往*告全身仙壁画,
之*糸华夏步新芳。
2,七律•人类敦煌·心向往之
(仄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3
大漠衔云接远疆,驼铃古道溯玄黄。
窟存万象通今古,壁涌千光证海桑。
风蚀丹青魂未老,沙封经卷字犹煌。
心驰圣境三生愿,一拜灵岩万世光。
(注)
①首联(时空纵深)
大漠衔云接远疆”:以“衔云”写大漠与苍穹相接的壮阔,“远疆”暗指文明边陲的精神高地。驼铃古道溯玄黄”:驼铃唤醒丝路记忆,“玄黄”取自《易经》“天地玄黄”,喻文明源头。
②颔联(文明不朽)
“窟藏万象通今古”:洞窟包罗人间万象(壁画内容),贯通时空界限。“壁涌千光证海桑”:壁画佛光如海潮涌动,“海桑”(沧海桑田)见证历史变迁中的永恒。
③颈联(精神韧度)“风蚀丹青魂未老”:风沙侵蚀壁画而文明精魂不灭,拟人化写敦煌生命力。“沙封经卷字犹煌”:藏经洞经卷虽被黄沙掩埋,文字光(“煌”)仍照耀后世。
④尾联(人类共仰)“心驰圣境三生愿”:直抒人类跨越轮回的向往(“三生”即前世今生来世)。“一拜灵岩万世光”:“灵岩”代指莫高窟,人类朝圣之地,“万世光”喻文明之光的永恒性。
⑤核心立意:全诗以敦煌为人类共有的精神图腾——风沙掩不住其光华,时间摧不毁其魂魄。末句“一拜灵岩万世光”将个体敬畏升华为人类对文明薪火的集体朝圣,呼应“心向往之”主题,赋予敦煌超越时空的灯塔意义。
3,七律·赞敦煌夜市
(仄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8
丝路明珠耀夜天,星灯万点亮尘先。
胡杨雕件凝霜魄,美玉葡萄漾酒泉。
客聚长街寻壁画,歌飞彩帐舞飞天。
驼铃摇醉千秋月,更伴人生不夜烟。
(注解自评)
1,首联(丝路明珠...亮尘):开篇点明敦煌作为丝路明珠的地位,夜市灯火璀璨如星辰洒落人间。
2,颔联(胡杨雕件...漾酒泉):描绘特色商品(胡杨木雕、夜光杯等)和特产(葡萄美酒),用“凝霜魄”(喻木雕古朴坚韧)、“漾酒泉”(喻美酒甘醇如泉)增添美感。
3,颈联(客聚长街...舞飞天): 写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客聚长街),沉浸在敦煌艺术氛围中(寻壁画),并有歌舞表演助兴(舞飞天)。
4,尾联(驼铃摇醉...不夜烟): 以悠远的驼铃声与皓月相映成趣,烘托出夜市如同人间仙境般彻夜不息(不夜烟)的盛景。
4,鹧鸪天·敦煌夜市吟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8
灯火初燃亮玉关,千摊百味竞暄妍。瓜香果脆盈街巷,大漠驼铃响月泉。
丝路锦,匠心传。琳琅巧手细编缠。彩衣旋处霓虹幻,古韵悠然宴美篇。
(注解及自评)
1,上片(灯火初燃...响月泉):
① 点明地点(敦煌/玉门关附近)和时间(夜晚降临)。
②总写摊位林立、商品美食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暄妍)。
③第三句具体描写瓜果飘香的嗅觉与味觉享受。
④巧妙地将夜市常见的铜制骆驼工艺品(铜驼)与想象中清脆的驼铃声(驼铃)融入月牙泉(月泉)的意境,兼具视觉、听觉与地域特色。
2.,下片(丝路锦...宴新篇):
① “丝路锦,匠心传”:点出商品的丝路文化底蕴和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匠心传)。
②第6句 :描写手工艺品(如编织物)的精美细致。
③第7句 :描绘身着民族服装的舞者在霓虹灯下翩翩起舞的光影变幻。
④ 第8句:以“古韵驼铃”象征厚重的丝路历史,而“宴新篇”则喻指这繁华夜市正是古老文明在新时代呈现出的鲜活盛宴,点题收束。
总之,作者寄怀这两首诗词能尽力捕捉到敦煌夜市迷人的烟火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