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经网
——南京苏保云刘绍有“废水发电”设备研发故事(3)
作者:吕云(成都)
听着袁俊宇的想法,康宏脑海里立即涌现出一种奇怪的思路。难道,“俊晓牌”小酒坊白酒是袁俊宇和尹晓,他们两人产生了千里之外的意识共鸣吗?
真的有什么共鸣,也是好事情,贵州“茅乡酒”早已经名扬四海,家喻户晓。
这不,又碰到骨子里拥有“四千”办法的浙江生意人,哪里有不合作的道理呢?
这一回,袁俊宇恐怕已经交过定金,等一会儿女老板尹晓一定会走出来敬酒,祝贺他们的合作成功。
在贵州,只要你走进仁怀周边地区,能够酿出几千斤酒、上万斤酒的小作坊比比皆是。
酿酒,是贵州茅台镇周边乡村,每家每户都必须具有的传统手艺。贵州“茅子酒”比一般酒贵的主要原因,是用“红缨子高粱”进行酿酒。红缨子高粱的淀粉比一般高粱多出60%,可以进行多次蒸煮,成本自然就高,是茅台镇地区的主要产酒农作物。
我国有十四亿多人,靠贵州仁怀市一个地方产酒,势必会造成“茅子酒”的自然稀缺。价格贵的原因,主要还是稀缺,其次是人为讲述的虚无缥缈故事。
久而久之,“茅子酒”成为贵州人外出的自信标志,谁还有意见呢?
生产白酒的过程并不复杂,把粮食蒸熟之后用“酒曲”拌匀,放到自制瓦缸,或者地窖里储藏起来,等到七天之后拿出来再次蒸馏,这便是民间米酒的制作过程。
成批量的大面积制酒,只有一些大型酒厂,才能够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比如,红山酱酒厂、垂果胶酒厂、立山窖酒厂……这一些用特殊名字命名的酒厂,一听名字,很容易分别哪一些是大酒厂,哪一些是小酒厂。
康宏和袁俊宇吃着桌子上很有特色的贵州辣子鸡、黄焖鸡,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如何在温州销售“俊晓牌”小酒坊白酒的时候,尹晓带着她的酒厂老板,表弟一起拿着一瓶自己生产的白酒走过来,对康宏和袁俊宇说,“康总、袁总,这是我的表弟田鑫,他是贵州大学学习酿造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这家小酒厂的酒,全部是他的杰作。”
“哦!好的!”
“我说呢?闻起来,很香;喝起来,绵延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原来是师出有名的科班出身‘田专家’的杰作。”听着尹晓的介绍,康宏随口说出,自己突发出来的赞扬语句。
看着尹晓,对于自己表弟满意的表扬。康宏的心里,打消了对于白酒小作坊,属于粗制滥造的不好看法。
世界真的变了,变化成为“小酒坊”也用起科班出身“大学研究生”。这种变化的本身,正是我国科技水平和科技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正在逐步领先世界各国的主要原因和底气——全民高中义务制教育,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实质性普及。
这种喜人成绩的背后,也有康宏、袁俊宇和尹晓,他们这一些企业家对于新人、新科技发明创造的资金支持。
“田专家!你学习酿酒技术,研究生毕业后,怎么不去大酒厂上班呢?”康宏站起来同尹晓和田鑫握手,坐下后带着一些疑惑的语气问。
“康总!我是刚毕业才三年的大学生,谈不上‘专家’二字!”
“说起,我为啥不去大厂上班的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酿酒这个行业,既大众化,比如可以大批量的生产白酒,用其他带有淀粉的农作物生产食用酒精。也有像我们这种,小众、小批量用真正高粱生产‘白酒’的小作坊。”
“小作坊生产白酒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大型白酒企业,他们不具有我们这种小而精的生产模式。”
“我们生产的白酒产品,不敢同大厂的规模化生产相比。但是,我们的白酒供应给几座大城市里的‘酒庄’、‘酒吧’做鸡尾酒的基酒,还是供不应求!”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小酒坊生产的酒,更注重专业性与高粱酒的自身口感。”
“这也是我国贵州‘茅香酒’的魅力之一。”
田鑫对于自己“俊晓牌”小酒坊的介绍和自信,正是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家们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存动力。
“是啊!‘俊晓牌’小酒坊白酒,并不是我们来才有的。我在手机上查到,你们是十五年前,已经注册公司、享有商标权的正规小规模纳税人!”
“很了不起啊!” 康宏看着手机,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