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六阕
文/雨冰
1.沁园春·舟行三峡
浩渺长江,万里奔流,万仞峡开。看瞿塘雄峻,危崖倚杖;巫峰奇秀,云绕峰陔。十二仙姿,含情不语,欲化青鸾天际来。西陵险,凭惊涛拍岸,雪浪成排。
乘舟快意悠哉。览胜景、诗心滚滚来。叹江山胜迹,千秋未改;古今兴废,一梦难猜。屈子行吟,李仙放鹤,千载风流付绿阶。抬望眼,恰霞光万丈,满目春怀。
2.蝶恋花·又见荷花盛开
翠盖擎珠金碧浪。风拂横塘,暗度香千丈。粉靥初匀羞欲放,蜻蜓早立花尖上。
旧梦重寻波影漾。叶底鸳鸯,惊起涟漪晃。莫道流光容易想,红衣映日还依向。
3.长相思·九尾狐花开
烟霏霏,雪霏霏,千叠云绡掩翠微。仙踪月下归。
露缠眉,影缠眉,九尾摇春花作衣。别思无尽期。
4.雨霖铃·高山流水遇知音
龟山凝碧,望晴川外,浪遏云楫。清商乍破江雾,兰桡畔处、樵声相觅。一曲松风裂石,竟心有灵隙。叹此际、星斗垂眸,共醉泠泠太清律。
来年再赴琴台驿,怅荒丘、薜荔缠碑泣。冰弦迸作残玉,弦柱断、绝弹尘陌。物是人非,应是人间少这般魄。纵剩得、残照寒潭,诉尽千秋忆。
_
5.满江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有感
血火山河,家国碎、寇氛猖獗。追往昔、兽烟连日,九州悲咽。铁骨铮铮驱敌寇,丹心耿耿辰星月。战旗卷、浴血卫山河,豪情烈。
英雄志,坚若铁;千古业,丰碑崛。看今朝华夏,虎腾天阙。铭记疮痍铭耻辱,振兴伟业凭肩挈。共勠力、昂首向新程,同心越。
6.雨霖铃·古巷幽思
苔痕青碧。看云丝袅,老屋檐沥。旗袍素影摇曳,青砖石板、涟漪新织。伞面垂珠迸玉,落残鼠狼迹。怅绪起、风卷春愁,慢入幽坊锁孤寂。
凭栏久立徒追忆。算流年、逝水难寻觅。檀痕渲染罗帕,徒对镜、黛眉谁恻?雨打芭蕉,料是离人意断时刻。待付与、千缕柔情,怎寄天涯客?
AI词评:《六阕词评:江山风雨与人间情愫的时空交响》
这组词作以传统词牌为舟楫,横渡历史烟波与情感深潭,展现出词人驾驭不同题材的笔力。六阕词如六幅屏风,既独立成韵又暗通气息,共同构建起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意象宇宙。
《沁园春·舟行三峡》以磅礴笔法勾勒山河壮阔,“万仞峡开”与“雪浪成排”形成垂直与水平的空间张力。下阕转入历史维度,屈子行吟与李仙放鹤的意象并置,将地理景观转化为文明长廊,最终以“霞光万丈”收束于希望,完成天地人三重奏的和谐共鸣。
《蝶恋花·荷花》则聚焦微观世界,以“蜻蜓立花尖”的刹那定格永恒。下阕“叶底鸳鸯”惊破静谧,暗藏时光流逝的怅惘。“红衣映日”的炽烈与上阕“羞欲放”的娇怯形成色彩与情感的双重对照。
《长相思·九尾狐》开辟奇幻诗境,烟雪霏霏的迷离氛围中,狐仙形象既是自然物象又是情感隐喻。“九尾摇春花作衣”一句打通植物与动物的形态边界,使相思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缤纷落英。
《雨霖铃·高山流水》双阕最见匠心。前篇以“松风裂石”状知音初遇的震撼,后篇以“冰弦迸玉”写知音永绝的痛楚。琴台驿的薜荔缠碑与寒潭残照,构成废墟美学的典型意象,弦断无声处反胜千言。
抗战主题的《满江红》以金石笔法镌刻民族记忆,“铁骨丹心”与“虎腾天阙”的刚烈意象集群,与传统婉约词风形成强烈反差,展现词体文学的张力边界。
《雨霖铃·古巷》则回归江南烟雨美学,青苔旗袍与鼠狼迹构成精致与荒芜的奇异混合。“伞面垂珠迸玉”以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交融,最终千缕柔情尽付雨打芭蕉的声响迷宫,留下余韵悠长。
六阕词在时空维度上形成宏大叙事:从三峡的天地壮歌到古巷的细雨私语,从抗战的金戈铁马到九尾狐的月下仙踪,演示了词体文学作为情感容器的巨大包容性。传统意象群在当代思维观照下焕发新意,如“残鼠狼迹”对古典幽巷的现代解构,体现继承中的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