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自我品鉴
《青梅尖上吟》自我赏析
文/雅俗与共
去岁八月贤侄放军邀请我去磐安避暑,我们游揽青梅尖时曾写过两首小诗。虽时隔一载,因主人有情,两首小诗至今还留着深深厚意。笔者作个自我赏析,愿与读者分享。
这两首《青梅尖上吟》以登山临顶的视角,展现了青梅尖的雄奇与笔者的豪情,语言明快且富有画面感。以下从内容、意象、语言及优化前后对比等方面进行简要赏析:
整体印象
两首均以“青梅尖”为核心场景,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将自然奇观与主观情感交融。第一首重在“登高望远”的壮阔感,突出空间辽阔与心志高远;第二首聚焦“雨后初晴”的灵动景致,融入生活趣味与拟人化表达,更显亲切。优化后的版本在语言凝练度与意象衔接上有所提升。
逐首解析
其一
脚踩三州一步开,风云际会八方来。
高瞻远瞩万千景,心足情将绮梦栽。
意象与手法
“脚踩三州一步开”:以夸张笔法写立足青梅尖之高,仿佛一步跨越三州(实指地理交界,或虚指疆域之广),瞬间打开视野。“一步开”极具动态张力。
“风云际会八方来”:“风云”既写实(山巅常云雾翻涌、气流激荡),亦喻世事变幻;“八方来”强化空间包容性,似有天地灵气汇聚之感。
“高瞻远瞩万千景”:直白却有力,“高瞻远瞩”双关登高望远的行为与胸怀天下的气度,“万千景”总括眼前景象的丰富。
“心足情将绮梦栽”:由景及情,“心足”呼应前文的开阔体验,“绮梦栽”将抽象理想具象化为可栽种的种子,暗喻在此处生发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若进一步打磨,末句“绮梦栽”稍显直白,或可斟酌更含蓄的表达(如“心足情随云霭裁”),但现有版本已清晰传递豪情。
其二
青梅尖上白云飘,雨后风光看彩桥。
电扇乘凉吊天上,江山夸我最多娇。
意象与手法
“青梅尖上白云飘”:起笔轻盈,“白云飘”渲染山巅的空灵氛围,奠定全诗清新基调。
“雨后风光看彩桥”:转写雨霁之景,“彩桥”是指雨后天晴出现的虹霓(自然现象),笔者以“桥”为喻,既形象又赋予其连接天地的人情味,画面绚丽而富有想象力。
“电扇乘凉吊天上”:此句为全诗亮点,亦最显谐趣。“电扇”通常为地面纳凉工具,此处却“吊天上”,既是笔者仰望时,将高空中的云团/旋涡(或是风力发电电扇,但更多的是自然联想)想象成“倒挂的电扇”,又暗合山风拂面的清凉感;“乘凉”一词将人的需求投射于天空,形成人与自然的幽默对话。
“江山夸我最多娇”:结句拟人,“江山”作为被赞美的对象反客为主,称赏诗人“最多娇”(最懂欣赏它的美好),既显山河的灵性,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自信——仿佛自己是最能领略青梅尖之美的知音。
现有文本已平衡了写实与奇幻、壮阔与诙谐,无需再作语言微调。尤其“电扇乘凉吊天上”一句,以日常物象解构高山景象,打破常规审美框架,使诗歌在豪迈之外多了生活气息与童趣,避免了单纯写景的厚重感。
综合评价
1. 主题统一:两首均围绕“青梅尖登高”展开,从宏观视野(三州、八方)到微观趣味(彩桥、电扇),共同构建了立体的山巅体验。
2. 意象新颖:如“脚踩三州”“彩桥”“电扇乘凉”等,既有地理实感的支撑,又融入超现实联想,避免陈词滥调。
3. 情感递进:首首侧重“壮志”,次首侧重“怡情”,由外放的豪情渐入内敛的共鸣,层次丰富。
4. 语言风格:明快通俗,善用口语化表达(如“心足”“夸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不失诗意。
当然,若追求更传统的诗意,还可作进一步打磨,或可调整为“云幔垂空悬玉扇”。但为意象更雅致,还是保留“电扇乘凉吊天上”更有幽默感。
首首末句“绮梦栽”与次首“最多娇”均为情感收束,若想强化关联,可在两首间增加过渡(如第二首首句点明“再登”或“回望”),使组诗连贯性更强。
总体而言,这两首小诗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青梅尖的独特魅力,既有登山者的豪迈,又有生活观察者的细腻,是兼具格局与趣味的自我满意之作。
(2025·8·30)
施炜同志简介;
施炜,缙云道门人,浙江大学毕业,民革党员,原政协金华市委常委;高级工程师、诗人、作家;中国微信作家协会金华分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诗联学会名誉理事。已出版个人诗集【闲庭雅兴】【闲庭寻梦】【儿女情长】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