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丰碑凝浩气诗墨长卷颂山河赋
巍巍华夏,历千载而文脉恒昌;汤汤史河,经百折而精神愈壮。值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群贤毕力,共襄盛举,成《八秩丰碑凝浩气诗墨长卷颂山河》百米巨制,以笔为戈,以墨作魂,追怀先烈,昭告来人,诚艺林之伟观,精神之鸿篇也。
长卷展开,若银河垂地,似巨龙横空。百米尺幅,纳万里河山于寸缣;千钧笔墨,融八秩岁月于毫端。其书体备众美,篆籀肇始,苍古如商周鼎彝,凝铸民族亘古之魂;隶分继之,端严若汉魏碑碣,承载山河不屈之骨;行草纵横,奔逸如江河腾浪,挥洒胜利欢歌之韵;楷法端正,敦实若岳峙渊渟,矗立精神不朽之碑。
溯其源,抗战烽烟起,神州遭涂炭。然匹夫有奋,豪杰挺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长卷所录,或为壮士阵前吟,字字泣血,如“头颅肯使山河碎,热血终教日月新”,尽显捐躯之志;或为文人案头颂,句句含情,如“笔底波澜通剑气,毫端风雨壮军声”,深抒敬仰之忱。诗与墨合,情与史融,每一字皆为英烈丰碑,每一行尽是山河史诗。
察其艺,众家挥毫,各呈其妙,又浑融一体,若万壑争流而汇于沧溟。或笔力千钧,如崩云坠石,写尽战场之壮烈;或线条绵劲,如枯藤挂壁,道尽坚守之执着;或墨色淋漓,如骤雨泼空,渲尽胜利之狂喜;或结体奇崛,如奇峰插天,彰尽精神之崇高。布局则疏密相济,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雄奇;气韵则首尾贯通,具“大江东去,百川归海”之浩荡。
论其旨,此非特艺事,实乃精神之图腾,历史之镜鉴。展卷之时,如见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呐喊震天;如闻黄河之水天上来,怒吼动地。八秩光阴倏忽,而浩气长存;百米长卷有限,然精神无极。它让后来者于笔墨间触摸历史温度,于诗行中感悟英雄肝胆,知今日和平之不易,励未来奋进之担当。
噫!丰碑永峙,浩气长凝;诗墨流芳,山河同颂。愿此长卷,如长明灯,照彻千秋,使华夏儿女,永铭国殇,长怀先烈,以笔为犁,以墨为种,耕心田而植正义,挥彩笔以绘新章!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